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L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体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1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H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利用MC-ICPMS精确测定143Nd/144Nd和Sm/Nd比值   总被引:43,自引:14,他引:43  
多收集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用于分析SmNd同位素时,质量分馏系数(β)与同位素的质量数呈线性关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质量分馏校正:双分馏系数内部校正法(DFIC)和单分馏系数外部校正法(SFEC).采用DFIC法,对国际标样ShinEtsuJNdi1和实验室标样NdGIG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143Nd/144Nd比值测量统计,结果分别为0.512120±0.000012(2σSD)、0.511532±0.000013(2σSD).采用SFEC法,对NdGIG标样的测量统计结果为0.511525±0.000015(2σSD).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与其推荐值或TIMS测量值完全一致.对加Ce和Sm的NdGIG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了Ce和Sm对143Nd/144Nd比值分析的干扰校正研究和Sm/Nd比值测量,结果显示,143Nd/144Nd比值分别与Ce/Nd、Sm/Nd测量值呈线性关系,Sm/Nd测量值与其质量比值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这表明利用MCICPMS可以快速精确地测定存在Ce、Sm干扰的样品的143Nd/144Nd比值,同时可获得精确的Sm/Nd比值,而无需加入稀释剂.这就使直接测定地质样品的SmNd等时线年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3.
对川西南盐边关刀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和元素-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是典型的Ⅰ型花岗岩,形成年龄为(857±13)Ma是由前存年轻(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岛弧低钾拉斑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板内非造山岩浆活动产物.关刀山岩体很可能是Rodinia超级大陆下860~750 Ma超级地幔柱最早的岩浆活动记录.  相似文献   
114.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埃达克质(adakite-like)岩与成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扬子地块东部与Cu-Au等金属成矿有关的燕山期侵入体岩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ⅰ)扬子地块东部许多与金属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埃达克质岩,它们可能主要由玄武质下地壳物质在增厚的条件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为这些岩石的形成提供了热量:(ⅱ)高压(1.2~4.0 GPa)、高温(850~1150℃)的下地壳环境不仅有利于流体的产生,而且也有利于埃达克质岩浆的产生.形成于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埃达克质岩浆不仅能够携带大量流体和Cu-Au等成矿金属物质,而且易于将这些物质带到地壳浅处,有利于Cu-Au等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5.
小秦岭太华杂岩中大理岩 Pb-Pb 等时线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西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大理岩2087±120Ma(MSWD=33.4)的Pb-Pb等时线年龄为揭示吕梁运动对华北地台南缘太华杂岩的变质变形改造事件提供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116.
石榴石单矿物阶段淋滤Pb-Pb同位素定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阶段酸淋滤Pb-Pb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了豫西蛇尾雪花沟黑云母石榴夕线石片岩中石榴石中单矿物427±63Ma的Pb-Pb等时线年龄,为揭示豫西东秦岭核部杂岩局部叠加加里东接触变质作用,提供了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117.
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锆石U-Pb及Sm-Nd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单颗粒锆石U-Pb及全岩、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法对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晶锆石年龄为977±10Ma,代表细碧岩的形成时代;锆石U-Pb及全岩Sm-Nd等时线均反映出~0.6Ga的一次后期事件年龄,很可能代表一次较大规模富CO2流体的热液蚀变作用时代,即本区受细碧岩层控的滑石矿的成矿年龄;细碧岩全岩矿物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201±40Ma,代表了印支期岩浆热事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8.
扬子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李献华 《岩石学报》1996,12(3):359-369
本文系统分析了扬子块体南缘中元古代到二叠纪各个时代地层中泥质沉积岩的Sm-Nd同位素组成。中元古代(1.6~1.OGa)沉积岩具有一致的Nd模式年龄(tDM)(≈1.8Ga);晚元古代早期(0.9~0.77Ga)沉积岩的tDM年龄从≈1.8Ga急剧降低至。1.3Ga;震旦纪晚期到二叠纪(0.66~0.27Ga)沉积岩的tDM年龄又恢复到大约1.8Ga。晚元古代早期沉积岩tDM年龄的显著降低,表明这个时期扬子南缘的沉积物源区加入了大量新的幔源物质。沉积岩的Nd同位素结果对中国东南部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均表明扬子南缘的板溪群是一正常的元古代地层单位。华南一扬子晚元古代(晋宁期)碰撞造山运动导致了上述沉积岩的“Nd同位素漂移”。  相似文献   
119.
赣东北蛇绿岩中两类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质岩石在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中只占很小部分(通常<10%),但对蛇绿岩的成因,特别是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精确年龄测定有重要的意义[1].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有结品分异型、剪切型、俯冲型和仰冲型四种成因类型,形成于蛇绿岩演化的不同阶段[1,2].蛇绿岩中花岗质岩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而且可以限制研究区的大地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20.
幔源基性岩浆在花岗岩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热"和"物质"两方面.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幔源岩浆活动(基性岩浆的底侵和侵入)提供的热是导致地壳物质重熔形成花岗岩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幔源岩浆是否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却颇有争议.根据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分类原则,I型和S型花岗岩都是由地壳(壳内和表壳)物质重熔形成的,没有地幔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