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建植的人工植被固沙区和相邻自然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及其对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在4.31~16.6 mmol·m-2·h-1;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植被恢复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小于52龄人工植被区,但显著高于1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叶绿素a含量和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模拟降雨量<1.1~1.5 mm,不同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随着模拟降雨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但当1.1~1.5 mm<模拟降雨量<5 mm时,藻结皮的固氮活性随模拟降雨量的增加无显著增加;不同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13 ℃时,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低于最热月的均温(24 ℃)。  相似文献   
102.
微生物量碳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别退化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固沙区不同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年限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1956、1964、1981年和1987年固沙区),并以流沙区为对照。与流沙区相比较,54龄、46龄、29龄和23龄固沙区的真藓结皮和藻结皮的存在均可显著提高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P<0.05),且固沙年限与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存在正相关关系;真藓结皮和藻结皮对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仅限于0~20 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其影响逐渐减弱,到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生物土壤结皮的干扰可能会造成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镍(Ni)、铜(Cu)单一处理(0、50、100、200、400 mg·kg-1)对金昌Ni/Cu尾矿库先锋植物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幼苗Ni、Cu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草幼苗叶片及根部Ni、Cu含量随土壤中Ni、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Ni、Cu含量以根部含量为高;叶片及根部丙二醛(MDA)含量随Ni、Cu处理浓度升高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Ni胁迫下盐生草叶片中仅抗坏血酸酶(APX)活性随Ni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对抗Ni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Ni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减轻Ni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u胁迫下盐生草叶片SOD和APX活性较对照有所增强,在减弱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根部上述5种抗氧化酶活性随Cu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缓解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NaCl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中主要离子累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胁迫下植物对Na+、K+、Ca2+、Cl-的选择性吸收代表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以荒漠植物红砂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红砂愈伤组织Na+、K+、Ca2+、C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红砂组织相对生长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100 mM处理时达到最大;K+、Ca2+含量下降,Na+和Cl-含量升高,变化幅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红砂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低浓度NaCl处理可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对Na+、K+、Ca2+、Cl-的吸收选择性提高,有利于避免离子代谢紊乱,减轻NaCl胁迫的伤害;在较高浓度下盐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可见,离子平衡是红砂组织耐盐性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5.
芳香植物—蒙古犹的生态生理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6.
潘颜霞  回嵘  李新荣 《中国沙漠》2023,43(1):244-256
微生物是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对沙漠微生物的研究基本覆盖了主要的荒漠区。本文基于中国沙区已有研究成果对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进展、沙漠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规律、沙漠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沙漠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微生物资源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沙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沙漠化是中国北方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集成以往的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并评估其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集成了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等9种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模式,并从气象条件、治理紧迫性、交通便利性、沙漠化程度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制定适用性评价标准,以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和沙漠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在遥感产品、气象观测、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评估各个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在不同自然单元(自然沙地和退化型沙地)及行政县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将为决策者制定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8.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李新荣 《中国沙漠》1997,17(1):58-62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背景,其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然而生态系统的退化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的威胁,而荒漠化是这一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的核心问题。正确评估荒漠化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荒漠化的治理和逆转是维护毛乌素沙地这一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