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脉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1960年4月13日吉林榆树地震(M=5(3/4))为例,分析了震前长春台(△≈150公里)脉动(周期为3-12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自1959年8月开始,脉动水平向振幅异常增高.(2)同时期内,在ANS-AEW图上,脉动测点的优势分布方向大致与震中相对于长春台的方向一致.这种脉动异常变化可能与榆树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2.
两千四百多年前,孔老二妄图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为奴隶主贵族统治永恒化制造理论依据,抛出了“生而知之”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反动谬论,竭力吹捧奴隶主是“生而知之”的“上智”、“至贵”,而广大奴隶是天生的“下愚”、“小人”,只能俯首贴耳地听任奴隶主贵族的宰割;他还恬不知耻地把自己打扮成是“天生德于予”的“圣人”。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以达到他建立林家父子法西斯王朝的罪恶目的,完全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把唯心主义的“天才论”作为他搞“克己复礼”的理论纲领。林彪,这个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狂吠什么:“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他和孔老二一样自称“天才”、自比“天马”,厚颜无耻地吹嘘自己是“脑袋长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灵。”的“超人”。反过来,他恶毒诬蔑劳动人民想的是“怎样搞钱,怎样搞米”,说的是“恭喜发财”的“愚昧无知”的“群氓”、“阿斗”。这完全是颠倒历史,混淆黑白的一派胡言乱语。  相似文献   
33.
唐山、海城、盐源-宁蒗地震强余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地震发生后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基于主要地震断层上小余震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近期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强烈板内地震,如1976年唐山、1975年海城、1976年盐源——宁蒗等地震曾被中国地震台网很好记录.主震刚发生后的小余震以及强余震前后的小余震的震源用 S——P 时间的收敛法进行测定.强余震的断层是依靠这些小余震的震中分布来描绘的.可以看出有三种情况.第一,在主震断层区内,一次强余震发生在较小余震的比较不密集的部位;第二,一次强余震沿断层发生并与主震断层是共轭的;第三,一次强余震在沿平行并离开主震断层的断层上发生.可以认为,地质条件控制着强余震的发生.作为强余震的可能前兆,则有唐山地震的一次强余震,震级为7.1.其发生前,出现一些前震以及在接近主震断层方向上的某些地震台所记录的初动方向有变化.可以设想,这里的应力场在强余震发生前是有所变化的.   相似文献   
34.
1983年5月2日下午4时42分左右(格林威治时间23时42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科林加(Coalinga)地区发生 M_1=6.5地震。加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内华达州部分地区均有感。这次地震是北加州地区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3′N,120°27.9′W,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距  相似文献   
35.
综合报道了中国和新西兰首次合作开展地震研究的活动情况,首先介绍作者于1981年10月访新西兰概况,提到此次合作研究的中心课题是:①地震活动图象,特别是震群活动特征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②断层与地震的关系,文章并概述了对这两个课题所取得的一些不同程度的新的认识或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6.
关于新西兰阿尔派恩断层和地震的论述文章,介绍了阿尔派恩断层和板块构造的关系;阿尔派恩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最后将阿尔派恩断层与中国青藏地区板块缝合带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37.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1981年及前几年关于前兆性小震群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它与强震发生的关系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地震预测研究进展与动向1995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与1991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IUGG大会相比,本届IUGG大会设置了与地震预测研究直接相关的专题。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在第...  相似文献   
39.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40.
熵的原理与地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熵是多种学科的一个重要交叉点。熵的原理广泛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气象乃至社会经济等科学领域,并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本文以熵的基本含意出发,简要地阐述了熵概念的扩展,包括热温熵、信息熵以及条件熵等。将地震孕育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有序度,引入地震活动熵作为序参量,并将其应用于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演变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随着临近大地震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地震活动熵值减小,即地震活动分布状态从无序趋向有序。可以预期,把熵的原理引入地震研究领域必将加深人们对地震发生物理过程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将为探索地震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