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美国加州洛马普列塔7.1级地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2.
1978年以来,美国加州马默斯湖(Mammoth Lakes)地区沿Sierra Nevada山前沿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本文分析和计算了14次较大地震(M_L≥5.0)的宽频带地震记录的P波S波频谱以及其比值(APTS)。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五种类型的地震。提出了三种数学模型对APTS作了解释。它们是(1)在震源附近有一个较宽广的地震波衰减区。(2)存在狭窄的入侵岩脉、岩脉本身具有高衰减、低波速的特征。(3)震源为传播的断层位错。用(1)和(2)可以很好地解释由传播路径效应造成的APTS的差异,而不是因震源机制的不同所致。特别是Jamestown台(位于马默斯湖以西约140公里)记录的地震图,其APTS在2.8赫芝处有一个明显的低值,它与代表岩脉的平板滤波器模型相适应。结果表明,在整个宽约3—4公里的区域内。当P波和S波通过5个左右平均宽为50米的垂直岩脉传播时。在观测的APTS中将产生极小值。不过仅从Jamestown的频谱记录,尚不能严格区分模型(1)和(2);不论是那种情况,频谱与双力偶和补偿线性向量偶极震源机制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3.
本文简要分析了利用前震序列方法预报地震的能力。从地震序列总体的统计特征、震源机制、地震波谱、震源和介质参数等方面概述了十年来海城地震前震序列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4.
近年来中国在前兆性地震现象的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可概述如下:1.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在判定空区和条带时,除了震中分布以外,必须同时考虑区、带内外地震频度,能量释放率以及 b 值等的变化特征。2.地震的相关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某些特定地区间,地震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在空间距离上亦有优势分布,优势距离约为400—600公里。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地震“窗”或地震发生的“敏感”点。3.地震序列性质的判别。提出了描述地震序列能量分布均匀度的参数 U 值和 K 值,对华北地区地震序列应用的结果表明,高 U 值或高 K 值(归一化熵值),可作为判别前兆性地震序列的参考指标。如果将它们与 h 值联合使用,有可能提高判别地震序列的概率增益。4.介质参数。利用尾波和 P 波,都观测到大地震前后,震源及其周围地区介质 Q 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文中还从统计的观点出发,对前兆性地震活动预测大地震的能力,作了估计,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5.
构造地震形成的物理过程,一直是地震学家努力探索的课题.到目前为止,一般的概念是这样的: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力的作用使地壳产生差异运动,于是地壳岩石发生应力和应变.  相似文献   
116.
安镇文  朱传镇 《地震学报》1984,6(2):211-22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地震发生前所存在着的地温增高的各种异常现象.本文以这些异常现象为根据,试图探讨地热变化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文章假定,无限弹性介质中含有椭圆盘状断层面,并以此断层面为热通道.考虑在压应力作用下,温度为 x,y 的线性函数分布在此通道内,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观点,借助断裂力学中三维问题的解法,求出了断层面边缘附近的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热应力有千巴的量级,并较定量地讨论了热应力大小与介质线膨胀系数的关系.最后简要地讨论了介质线膨胀系数的变化对地震孕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扼要地报道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3月12~17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的“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的简况。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日本地震学会1984年春季大会的简况,会议共收到276篇论文,包括15个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地震活动与震源过程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以及这次会议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9.
1981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出版了《地震预报研究科研计划》一书。此书系统地介绍了苏联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全书共分七章,主要目次如下:第一篇地震预报的地质学和物理力学基础第一章地震活动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学研究1.问题的定式化与处理方法的原则2.地震区划3.工作地区的地质学特征4.发震机制与地震预报5.古地震断层的研究6.地质过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地震学首先在欧洲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地震活动水平总体上来看不很高,因此长期以来欧洲国家(苏联除外)地震学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地震波传播、地壳、上地幔和地球内部结构等问题,如有名的莫霍面就是南斯拉夫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发现的。60年代以来,又逐渐开展了用地震学方法侦察地下核爆炸问题的研究。近十几年,由于国际上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加之最近几年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希腊等国连续发生了一些破坏性地震,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