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为了了解区域云顶高度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卫星搭载的MODIS传感器提供的2000年3月至2018年2月MOD03_08_v6.0数据,分析了东亚地区云顶高度2000—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长期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东亚地区云顶高度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云顶高度在东亚地区以0.020 km/a的变率增长,其中大陆东部云顶高度的年际变率为0.035 km/a,东部海域年际变率为0.034 km/a。在东部海域地区云顶高度的变化同海表温度的变化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68,这表明云顶高度的变化受下垫面的影响。在东亚地区30°~40°N区域内,年平均云顶高度的增加较为明显。此外,夏季云顶高度在长江中下游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呈-0.03 km/a的减少趋势,这是由于更多低云的形成降低了云顶高度;冬季云顶高度在东亚地区40°N以北呈下降趋势,而在40°N以南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2.
文章简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的措施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西鄂尔多斯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西鄂尔多斯地区几年的植物标本采集以及参考前人对该地区植物名录的记载,对西鄂尔多斯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鄂尔多斯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有64科、215属、433种;②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2.66%,其他为乔木占0.69%、灌木占14.09%、半灌木占6.93%、一或二年生草本占24.25%、草质藤本占0.92%,类短命植物占0.46%;③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包括强旱生、旱生和中旱生)为主,占49.42%,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中生、湿中生)占47.58%,湿生植物占1.85%,水生植物仅占1.15%;④西鄂尔多斯地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多样,在温带区系性质为主体的背景下,受欧亚草原区系、东亚森林区系、亚洲中部荒漠区系及古地中海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重力波折射对广西08年6月连续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探讨重力波折射对2008年6月广西连续暴雨落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2009年7月初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6日广西致洪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850hPa西南急流为广西输送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急流轴随时间逆转阻断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北上,使之在广西积聚,500hPa低槽下高原后加深并出现闭合低涡,低涡附近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了暴雨的发生,同时地面闭合低压环流使低层辐合明显,闭合低压环流附近出现强降雨带。桂北静止锋云团、桂南辐合抬升不断加强生成对流云团,是造成了南北两条强雨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2006年"5.27"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UTC资料、NCEP资料、雷达资料、单站资料和风云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5月27日广西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以及物理量场、云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由冷锋、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引发的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演变、动力学和水汽条件物理因子与暴雨的关系,为今后预测这类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横琴新区地质灾害较为频发且分布广泛,随着经济发展,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成因,将区内地质灾害分为斜坡类地质灾害和软土沉降类地质灾害.通过对研究区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活动3个方面着手,构建适用于横琴新...  相似文献   
48.
明确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生成机理的差异性对于页岩气成因机理及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低演化阶段的海相(中元古界洪水庄组)和陆相(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进行了半封闭热模拟实验,对其气体产物进行了组分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组页岩产气量要远远低于同温度条件下长7段泥岩的产气量.同时,长7段泥岩气体产物二次裂解程度比较高.洪水庄组页岩有机质母源以生油性为主,长7段泥岩沉积过程受到陆源混入,有机质母源以相对偏生气性为主.热模拟实验条件下黄铁矿转化成磁黄铁矿的过程也可能促进长7段泥岩烃类气的生成.热模拟实验中所用样品的状态,即柱状样或颗粒样,也可能会对气体的裂解行为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地区页岩气高的甲烷产率以及碳同位素倒转可能与厚层页岩高的油气滞留率有关.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15—2016年夏、冬两季渤海-北黄海2个航次21个站位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现场环境参数,分析了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夏、冬两季共有浮游动物81种/类,其中夏季渤海57种、北黄海45种;冬季渤海30种、北黄海39种。夏冬两季在两个水域均出现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强壮箭虫、桡足类无节幼虫和桡足幼体。渤海夏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858.01mg·m~(-3)、6 310.82ind·m~(-3)和2.994;冬季分别为237.89mg·m~(-3)、264.36ind·m~(-3)和2.591。北黄海夏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772.23mg·m~(-3)、4 343.44ind·m~(-3)和2.64;冬季分别为257.52mg·m~(-3)、1 024.56ind·m~(-3)和2.23。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夏季分为3个群落,冬季分为2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和浊度。  相似文献   
50.
根据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在黄海进行的57个站位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群落聚类、优势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7种,其中夏季67种,冬季76种。该海区夏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分布在黄海冷水团和长江口附近海域,冬季分布在黄海暖流主轴部分。根据各站位的地理位置和浮游动物相似程度,对黄海浮游动物Cluster聚类和MDS多维定标分析,将夏季划分为4个群落,将冬季划分为3个群落。共计有8个优势种类,夏季的优势种多为桡足类,冬季除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优势度占绝对优势外,其余优势种的优势度较为相近。将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做相关性分析得出:温度、盐度是影响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