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122.
海洋底部是沉积物长期集聚的地方。海底沉积可以是陆源矿物,生物沉积,火山沉积以及洋底发生化学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3.
铜山矿床是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区含矿英云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LA-MC-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侵位于(461±1)Ma。岩石显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w(Si O2)(62.5%~64.53%)和w(Al2O3)(14.77%~17.7%),高w(Sr)(394×10-6~804×10-6),低w(Y)(7.78×10-6~10.3×10-6)和w(Yb)(0.8×10-6~1.04×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无明显Eu异常。锆石εHf(t)值介于11.6~13.5。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3‰~-0.4‰,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7.591~18.453、15.449~15.551和37.280~37.999。这些特征表明,铜山矿床英云闪长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英云闪长岩及多宝山组火山岩。  相似文献   
124.
东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以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143Nd/144Nd)i变化幅度小,εNd(t)和T2DM近乎相同,具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和良好的封闭条件。利用Sm-Nd等时线定年方法获得的玄武岩全岩等时线年龄为(319.7±5.9)Ma,(143Nd/144Nd)i=0.512414±0.000006,MSWD=0.34,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已有化石证据基本吻合,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背景复杂。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存在双向俯冲消减过程。南向俯冲带位于扎河坝-克拉玛依一线,俯冲作用至少延续至(319.7±5.9)Ma。持续的南向俯冲造就了东准噶尔地区扎河坝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火山岩代表的岛弧和卡拉麦里蛇绿岩代表的卡拉麦里不成熟弧后盆地的形成。东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就是该过程中不成熟弧后盆地的产物,成岩过程可能是:古亚洲洋持续南向俯冲,导致卡拉麦里地区幔源物质大量上隆并引起弧后扩张,并在消减沉积物和(或)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不断底侵至壳幔边界,引起少量主体由古生代残余洋壳和岛弧体系组成的年轻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生成岩浆,并发生相互较完全的混合,而后随着混合岩浆的不断聚集和构造伸展作用的进一步持续,岩浆沿构造薄弱带快速上升至地表,喷发成岩。319.7~311 Ma左右的中亚造山带持续南向增生导致了卡拉麦里弧盆北侧古亚洲洋的消亡,并最终迫使卡拉麦里弧盆北向俯冲消减而闭合。  相似文献   
125.
高分五号(GF-5)号卫星所搭载的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能够对地球进行多波段,多角度和的连续观测,其数据对研究全球大气云分布及云辐射反馈作用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法国多角度偏振载荷POLDER(POLariz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of the Earth’s Reflectances)云检测算法为参考,结合DPC多波段反射率、偏振反射率、表观压强等信息开发了一个适用于DPC的云检测算法。算法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是阈值方法对云像元进行检测,同时引入表观压强对不同高度的云(如卷云、层积云等)进行进一步的条件约束,然后利用865 nm波段偏振反射率对海表反射的太阳耀斑区进行识别,修正了反射率阈值识别云像元时受到的太阳耀斑干扰。为了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利用2018-10-01的MODIS的MOD06云掩码产品与本文云检测算法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从目视判读结果可以看出本文云检测结果与MOD06产品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随后又利用2018-10-01—04的CALIPSO-VFM数据与本文云检测结果和MYDO6云掩码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计算了中低纬度区域(60°N—60°S)的云/晴空像元命中率和云/晴空像元错误预报率,计算结果显示算法云命中率均值相较MYD06云掩码产品高出13.501%的前提下云错误预报率仅高出3.561%,可表明该算法在全球中低纬度区域有着良好的云检测效果。本文提出的云检测算法,可为后续DPC的云参数、水汽、气溶胶等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6.
布敦化铜矿是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斑岩-热液脉型复合铜矿床,包括南部的金鸡岭斑岩型铜矿段和北部的孔雀山热液脉型铜矿段。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矿体的氢、氧、硫和铅同位素系统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机制。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金鸡岭矿段与孔雀山矿段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至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金鸡岭矿段相对富集重硫,成矿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为+2.54‰-+2.60‰。而孔雀山矿段相对富集轻硫,成矿热液的S同位素组成为-1.84‰--1.71‰,两矿段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铅同位素组成则表明铅具壳幔混合的特点,其来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认为,布敦化矿床两个矿段的成矿作用均是由流体混合而导致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127.
矿山村铁矿是邯邢地区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铁矿。通过对该铁矿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流体包裹托气液相成分等诸多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10℃~530℃)、中高盐度(18.0%~21.0%)、K+-Na+-Ca2+-Mg2+-Cl--SO42--F-体系;气相成分以H2O为主,次为CO2、CH4、H2,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部分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矿山村铁矿在成矿过程中由于与之关系密切的岩体多期次侵位活动,带入新的热源,由于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铁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28.
129.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分析、高压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白豹地区长81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进行了分析研究。白豹地区长81储层砂岩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B期和中成岩阶段A、B期的成岩演化过程,主要发育机械压实、胶结、溶蚀及交代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了18.6%和13.3%的原生孔隙度损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区发育了5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成岩相带,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物性、含油性最好,为研究区最有利的成岩相带;水云母胶结粒间孔相为次有利成岩相带;长石溶蚀相也为研究区比较有利的成岩相带;压实压溶致密相和碳酸盐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30.
危机矿山及老矿山深边部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深部潜在资源的寻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风险,这是由老矿山具有勘探开发程度高、预测评价及找矿向深部三维空间发展、矿山生产对物化探异常信息产生干扰等固有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采用适合危机矿山找矿特点的预测评价新方法,是老矿山深边部资源评价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的评价和找矿问题,采用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了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工作的核心流程即"地质数据集成-成矿信息定量提取-立体定量预测".论文从场分析的观点出发,提出和建立了岩浆岩、地层岩性、断层和褶皱控矿作用的场模型以及矿化分布场模型,并通过连续模型的离散化实现了对地质控矿作用场模型的求解.采用统计分析和非线性规划方法,分析了地质控矿作用场与矿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取出了地质因素控制矿化富集的定位定量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得到了控矿地质因素定量指标集.基于矿化指标与控矿地质因素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立体定量预测模型,包括矿化数学模型和含矿性估计模型,对大厂矿区深边部区域进行了隐伏矿体的三维定位定量预测,建立了预测结果数据库,绘制了按标高水平的单元预测图,开发了预测结果可视化查询系统.按照预测结果设计施工的深部找矿钻孔在大厂长坡区深部和铜坑深部区发现了新的隐伏矿体,验证了预测模型及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