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密云水库水体总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磷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把密云水库水体分为表层(0~10m)、中层(10~20m)、底层(>20m)三层,用有限元法对密云水库水体总磷进行了分层的数值模拟,比较了三层水体总磷的分布状况,并分析了产生分布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关于研制X射线荧光微分析标准物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高温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反复研磨后,用于X射线荧光微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当99%的粉末粒径≤30μm时,用仪器中子活化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进行元素分布均匀性和最少取样量分析,结果表明24个元素的最少取样量可以降到约1mg。  相似文献   
23.
基于平稳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一般阻尼结构体系反应谱组合方法,以满足大跨度桥梁等结构抗震设计的需要。从实际应用出发,采用两步近似处理,得到了组合系数的近似解析公式。数值结果的对比表明,近似解析组合系数公式具有很高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抗震设计的需要。为考虑地面运动位移的影响,在组合系数中增加了1个描述地面位移特征的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24.
文章建立污染物动力扩散数值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象山港污染物扩散的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源强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5%;污染物动力扩散数值模型在总体上有效模拟了象山港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为该模型在其他海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选取崇明岛北侧由东至西4个潮滩沉积柱,分析137Cs、226Ra和210Pb放射性比活度,应用210Pb和137Cs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计算崇明岛潮滩沉积物沉积速率。对于东西两端,210Pb方法测得速率分别为3.08cm/a和2.34 cm/a,而137Cs测得速率分别为6.19 cm/a和2.06 cm/a。结果表明,137Cs定年方法计算出的潮滩沉积速率普遍大于210Pb方法结果;但两者反映了相同的速率规律。崇明岛主力生长方向为东和东北,西侧沉积作用相对较弱,表现出"东快西慢"的特点。沉积纵向上,1954年以来,自下而上沉积速率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26.
文章讨论了南黄海泥质区、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芯中10 Be及9 Be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并与重金属Pb的分布进行了比较。表层沉积物中的10 Be,9 Be和Pb三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特征。10 Be的分布主要受黑潮及其支流黄海暖流所支配; 9 Be的分布受黄河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南黄海泥质区; Pb则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琉球群岛附近,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冲绳海槽北部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10 Be的沉积通量变化在整体上反映了10 Be大气生产率的变化,即地球磁场屏蔽效应的影响。03孔全新世时10 Be的沉积通量 (1.12×109atoms/cm2ka)基本上等于10 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而在末次冰期时平均为4.06×109atoms/cm2ka, 高于10 Be 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3倍以上。在冲绳海槽由于黑潮的缘故,10 Be对气候的变化响应要比极地冰芯的10 Be变化响应灵敏的多,对气候变化信号起了放大的作用。冰期时冲绳海槽北部10 Be的沉积通量远远高于太平洋大洋海区,充分反映了黑潮的传送带作用和边缘海的聚焦沉积作用,并表明末次冰期时在千年尺度上黑潮仍流经冲绳海槽,且强度并未减弱。 10 Be的通量在新仙女木时降到整个岩芯所跨时期的最低点,甚至低于10 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因此推测在新仙女木事件时,黑潮的变动特别大,有可能改向或断流。  相似文献   
27.
密云水库总磷的富营养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1991~1999年密云水库总磷质量浓度的实测数据,得到了9年平均总磷表面负荷Lp,建立总磷的预测模型。应用预测模型,预测了2008年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当年平均总磷表面负荷分别为(1~2.1)Lp时,密云水库的水质可这中营养状态;负荷为(1.99~2.15)Lp时,水质可达中—富营养状态;负荷大于2.15Lp时,水质可这富营养状态。由此得出,当水库总磷表面负荷达到一定峰值后,水库水质将在总磷表面负荷的一个很小的变化范围内,迅速进入中一富营养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8.
A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tationary random response of a non-classically damped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at features clearly-defined physical meaning and simple expression. The method is develop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terms, i.e., modal velocity response, modal 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coupled (between modal velocity and modal displacement response), Numerical results from the parametric study and three example structures reveal that the modal velocity response term and the coupled term are important to structural response estimates only for a dynamic system with a tuned mass damper. In typical cases, the modal displacement term can provide response estimates with satisfactory accuracy by itself, so that the modal velocity term and coupled term may be ignored without loss of accuracy, This is used to simplify the response computation of non-classically damped structures. For the white noise excitation, three mod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 closed form are derived. To consider the modal velocity response term and the coupled term, a simplified approximation based on white noise excitation is developed for the case when the modal velocity response is important to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ximate expression based on white noise excitation can provide structural responses with satisfactory accuracy~  相似文献   
29.
基于提出水库水污染质迁移转化的三维数学模型,详细讨论了用无单元配点法求解三维水质模型的离散方法和计算过程.通过这些模型和方法,获取指定时间内密云水库库区水质状况、各种污染质分布、变化的三维定量描述.给出用2003年的边界条件对2003,2004,2005年库区的总氮总磷分布作出模拟和预测,得到其主要发展趋势.计算发现:底泥对总磷的贡献比较显著.从整体看,库区底泥及其它综合因素对总磷的影响因子很大.库东潮河流域表层水的生物或其它作用对总磷的影响比较突出.春夏秋库区内总氮浓度分布基本处于慢速递减趋势,而总磷浓度则逐步增高.秋冬春刚好相反,总氮浓度增高,总磷浓度降低.从年度发展整体看,总氮基本处于稳定态,总磷却存在逐年增长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
密云水库中总磷迁移转化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01、2002年进行的四次大规模取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密云水库目前为中营养型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中磷的主要来源为以工业、生活污水及水土流失携带进入水体的外源磷和以水库底泥释放为主的内源磷。磷在表层水中浓度小于底层水中的浓度,东西库区的浓度小于内湖的浓度;垂向上由上至下逐渐增高。磷的迁移转化途径为:一部分在水体悬浮物表层吸附或沉积,另一部分被水中的藻类吸收,进入生物作用。对水中磷的迁移转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水中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水动力条件及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