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1.
12.
13.
中国南方湿润区“荒漠化”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推进荒漠化研究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荒漠化内涵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认为除了人为干扰叠加气候性干旱作用导致的荒漠化之外,南方湿润区因水土流失叠加物理性干旱作用导致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荒漠化,并从物质基础、气候条件、影响因子、形成营力、核心作用和地表过程方面进行比较,最后以南方红层区特殊的"红层荒漠化"为案例,利用实地调查和TM影像的植被覆盖度指标VFC对1992-2013年红层土地退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人为反复干扰和其他自然因素作用下地表植被持续退化、群落干旱趋势明显,表土层流失,岩石风化加剧,以致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红层区的退化过程可类比于喀斯特石漠化、红壤山地丘陵退化,但这类极端土地退化现象可否视为"荒漠化",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丹霞山狮子岩—阳元山景区为研究地,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内容,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其空间分布的数据(经纬度、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利用ArcGIS10.0在精度为1 m的DEM地形数据上进行空间分析,总结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研究发现:① 研究区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80 m等高线穿过坡度60o附近的土壤比较贫瘠的垂直节理或水平层理比较发育的崖壁上,并与圆叶小石积(Osteomeles subrotunda)、忽地笑(Lycoris aurea)、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等植物伴生,属于比较耐旱的崖壁植物;② 丹霞梧桐的空间分布不受坡向因素的严格制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丹霞梧桐分布的2个重要因素。根据以上分布规律,可以推测180 m等高线穿过坡度60o地带的丹霞山其他崖壁地带,亦可能会有丹霞梧桐的分布,并建议在目前已经发现丹霞梧桐分布比较集中的狮子岩东南坡,设立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带。  相似文献   
15.
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以汕头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彭华 《地理科学》1999,19(2):140-146
城市旅游是当代旅游的主体,旅游职能也是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考虑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诸因素,以针对性地找到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经济中心型的城市旅游主体市场产生于以大流通为标志的广泛经济联系,以商贸为代表的大流通业是经济活力的核心,商务旅游是这一类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其活动性一直受到地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地应力测量数据对于了解火山的活动情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实测地应力资料较少.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断裂稳定性,在长白山天池火山西南麓MJZ测点0~300 m孔深开展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利用此次实测地应力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地区地壳浅表层应力状态,结果表明:(1)测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应力值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较低;(2)SH(最大水平主应力)、Sh(最小水平主应力)和Sv(垂向主应力)均随深度增加而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在60~180 m深度,三者展现为逆断层应力状态,即SH>Sh>Sv;在180~300 m,则表现为SH>Sv>Sh,该应力关系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3)钻孔上部SH方向为N38°E,与东北地区构造...  相似文献   
17.
侧扫声纳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地壳稳定性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展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地壳稳定性评价,利用Sonar Beam S-150D侧扫声纳系统在琼州海峡海底开展了地形地貌调查,获得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的侧扫声纳影像。通过数据分析、图像判读,分析了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可能的危害。在琼州海峡海底发现软土、活动沙波、岸坡及活动构造等微地貌单元,跨海通道工程施工、运行阶段都将遭受相关地质灾害的危害。这些资料和分析为跨海通道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工程规划线路优选、建设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表明侧扫声纳技术可应用于海底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内外荒漠化概念的演变和国内对荒漠化问题的研究,认为发生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中国南方湿润区的红层分布区由于岩性的特殊性,在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暂称之为红层荒漠化。作为对该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提出了红层荒漠和红层荒漠化的概念,重点阐述了红层软岩区荒漠化的地貌特征、生态特征和土壤特征。然后以南雄盆地为例,分析了劣地式红层荒漠的分布特征及盆地尺度的荒漠化格局,认为红层荒漠最初以点状揭露的方式形成,然后发展为呈斑块状分布;劣地式荒漠化基本都发生在盆地中部由软岩构成的缓丘和岗地区域。在面上调查和案例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岩石特性、自然影响和人为干扰等方面探讨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的形成机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过程的诱发因素较复杂,主要是人为影响,可概括为:粗放开垦、林地过火、旱地退化、人为取表土以及村庄内的多因素干扰。红层暴露后在自然力和人为作用下都可能发生荒漠区扩展。  相似文献   
19.
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1钻孔高精度相对温度梯度测量确定汶川地震断层为例,探讨了地震断裂带断层摩擦残余热温度测量方法。利用WFSD-1钻孔相对温度梯度温度测量取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400~500 m、580~610 m及620~750 m三个测量段内存在温度正异常。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定400~500 m、620~750 m段温度异常可能由地层热导率差异引起,并非断层摩擦残余热异常,判定位于不透水断层泥中温度异常深度580~610 m范围为断层主滑移带位置。   相似文献   
20.
岩心差应变分析法是汶川地震断层科学钻探(WFSD)项目地应力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该技术通过高压容器对取之于钻孔不同深度的实验样品施加围压, 观察先前由于失去地层应力而膨胀产生的裂纹重新闭合, 并通过裂纹闭合过程差应变曲线分析,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WFSD-1孔12个岩心样品的DSA测试结果表明:断层上下盘的应力状态有明显差异, 区域地应力不仅随深度增加, 还与地质结构和岩石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