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闽南沿海晚更新世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闽南沿海晚更新世沉积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的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根据野外沉积与地貌观察及~(14)、微体古生物与孢粉分析资料,对上述地层与沉积的年代、成因与古气候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2.
近年来,雷达技术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发展较快。本文介绍了两个应用雷达技术探测在建工程场地地下障碍物的实例,快速、准确、经济地解决了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问题,说明了雷达技术应用在工程勘察阶段的有效性、实用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华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地面地质调查和显微构造研究,从而对华南沿海的深圳-五华断裂带,吴川-四会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和钦州-灵山断裂带的形态参数、性质、活动期次、活动方式及其变换等进行了比较构造研究,并对某些断裂的近期活动的幅度和速率作了概略的估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断裂的规模越大,它们的活动性越强。但是,对于同一条断裂带,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沿带的活动强度是不一致的。这种差异还导致各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期次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至于破坏性地震的发生。除了它们在断裂带上所处的特定的构造部位外,介质条件与其密切相关的变形特征,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4.
1992年10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地质学会、省海洋湖沼学会、省地震学会和省地理学会的有关学科专委会联合在三水县召开“三水盆地中更新统现场考察”会议。参加这次学术活动的有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省地震局等共52人。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黄玉昆教授、省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省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原章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5.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7个发育于不同岩层的风化壳的稳定性分析可知,渗透水和地震力都是诱发风化壳滑塌的重要因素.在全渗透条件下,强震不仅使具有较大坡角的风化壳发生滑塌,甚至会使某些坡角仅2°左右的风化壳发生失稳滑移。  相似文献   
196.
197.
华南沿海新生代的火山活动集中于台湾岛、雷琼地区及其邻近海域;散布于粤中,闽南粤东和闽西南,分别为板缘和板内构造作用的反映,在规模,活动期次,喷发形式,岩性特征等方面均有异同。本文通过火山活动的分布、分期,火山岩岩性的变化,火山活动与其它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等方面的讨论,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有助于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8.
粤西玻璃陨石的发现及其断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粤西电白、茂名、吴川一带发现的玻璃陨石(雷公墨),进行了年代和化学成分测定,证明它们和邻近的雷琼地区以至澳亚散布区内其它地区的玻璃陨石一样,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本文根据雷公墨所在层位,大体确定了若干第四系剖面的时代,为判断吴川-四会断裂带的近期活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9.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演化及环境变化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省境内7个典型湖泊系统和湖区地貌的科考,湖芯取样140米,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底泥样品。对湖区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湖泊中分布着多层高于落水洞的形成于更新世晚期的螺壳层;蛇山顶部开挖的剖面沉积特征及前人的测年资料表明,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   相似文献   
200.
抚仙湖是我国面积、蓄水量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通过对抚仙湖FXH-B2钻孔岩芯296 cm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碳酸盐含量分析,结合岩芯XRF扫描数据和AMS^14C年代的测定,探讨了抚仙湖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方解石矿物及沉积物Ca元素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对比和参考水下地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水质和地球化学监测和不同部位钻孔岩芯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重建了抚仙湖全新世以来气候和湖泊水位的变化。结果指示,抚仙湖碳酸盐含量与方解石的XRD信号强度、沉积物Ca元素的XRF扫描数据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沉积物中碳酸盐类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其他碳酸盐类矿物相对含量极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沉积物中Ca元素主要来自碳酸盐,因此其含量由碳酸盐、即方解石矿物含量决定。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可以用沉积物中Ca元素XRF扫描结果进行表示。由于抚仙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极少而蒸发强烈为特点的干季和以5月至9月降水为主的湿季所形成的干湿变化控制了湖泊演化的主要过程,区域气候变化是湖泊演化和水位变化的主要动力。结合湖泊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13C、有机质含量及其同位素δ^13C、抚仙湖北部边缘水下侵蚀地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和沉积地层年代的确定和讨论,明确了抚仙湖沉积碳酸盐含量指示湖泊水位的变化,并重建了抚仙湖过去约12 ka以来水位变化的历史。结果显示,在约12 cal.ka B.P.至2.2 cal.ka B.P.期间的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经历了波动式降低的过程,其中4.37~2.2 cal.ka B.P.期间高CaCO3含量、偏正的碳酸盐δ^18O、δ^13C值指示抚仙湖一度出现低于现代湖面约30 m左右的低水位,可能记录了抚仙湖流域极端的干旱时期,在2.2~2.0 cal.ka B.P.期间抚仙湖水位经历了快速升高的变化事件,期间湖水位快速上升达到现代湖水水位,揭示了印度季风控制区区域降水的特殊性和气候变化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