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61.
青藏高原东北部希门错湖岩心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希门错为一冰川深水湖,流域面积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忠实地记录了湖泊的自然演化过程。结合希门错湖区特点,对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希门错岩心的黏土含量在20%~60%之间,粗砂含量在0~10%之间,粉砂含量在20%~80%之间。粒度参数用矩值法求得,平均粒径(Φ值)为6.0~8.5,标准偏差为0.8~3.0,偏度分布范围在-1.0~1.0之间,峰度为1.0~25.0。频率分布曲线存在众数粒径为0.6、1.0、8、30和200μm的次总体。众数粒径为1μm的次总体在7.3~6.0 m成为沉积物的主体,显示了极弱的水动力条件,为湖面结冰的情况下形成。众数粒径为8和30μm的次总体为沉积物的主体,分别代表了弱的水动力环境和强的水动力环境,指示了深水和浅水两种环境。结合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两个指标,对整段岩心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段岩心经历了5次较大的环境变化:12.80~7.30 m有机质含量最低,磁化率最高,粗砂含量几乎为零,黏土含量较高,湖水较深,水动力条件较弱;7.30~6.25 m有机质含量低,磁化率下降,沉积物主要由黏土组成,湖面结冰时间更长,沉积环境更加稳定;6.25~5.00 m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剧烈波动,粗砂明显增多,湖水较浅,水动力条件较强;5.00~3.55 m有机质含量快速升高,磁化率下降,粗砂含量仍然较高,水动力条件较强,但水位比前一阶段有所升高;3.55~0 m有机质含量最高,磁化率最低,粗砂含量降低,湖水较深,降水量较大,水动力条件减弱。  相似文献   
162.
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中赋存有保存较好的多细胞生物化石,是大氧化事件,或广义的Lomagundi事件中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产物。由于亮山组中普遍缺乏火山岩夹层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扰动,给精确测定这些多细胞生物的时代带来一定困难。以易门县铜厂地区罗洼垤组顶部灰白色凝灰岩1件、亮山组灰白色凝灰岩1件、粉砂质凝灰岩1件、灰黄色钙质粉砂质凝灰岩2件共5件样品260个锆石同位素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热事件的分析,较准确地厘定了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中多细胞生物发育的时代为2.18~2.05Ga,与非洲加蓬Franceville地区发现的群居多细胞生物的时代一致,表明地球早期重大地质事件的同时性。  相似文献   
163.
基于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目前一种较为常用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选取15条地震动,三向作用于结构,对影响最大的两类支座分别施加200mm沉降量后的模型和未沉降模型基于IDA方法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强度较小时,短柱端支座沉降模型由于预应力增加会使结构相比与未沉降模型更加趋于稳定;当地震动强度较大时,短柱端支座沉降模型的破坏概率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此时未沉降模型的破坏概率将大幅低于另外两类模型。  相似文献   
164.
滇西保山地区晚寒武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虎  冯庆来  曾文涛  姚雪  王晓林  赵云江 《地质通报》2015,34(12):2280-2291
滇西保山地区上岩箐—白岩凹林场一带的晚寒武世火山岩虽不甚发育,但分布广泛。早期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晚期为钙碱性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期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晚期火山岩为消减作用产物。保山地体构造背景在晚寒武世由伸展环境向挤压环境转换,并形成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换提供了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5.
腾冲—冈底斯新生代造山带的垮塌及陆间裂谷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腾冲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以往研究较为薄弱,通过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腾冲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划分为高Sr、低Yb的埃达克型英安岩和低Sr、中Yb的浙闽型英安岩,其时限分别为上新世(2.78~4.04Ma)和早更新世(0.73~1.19Ma),为腾冲冈底斯带造山隆升后,由稳定至垮塌过程中形成的中酸性火山岩。中新世,腾冲冈底斯高原应力由东西向挤压为主转变为南北向走滑,造山带开始裂解。受潞西—保山地块阻挡,走滑方向偏转,在转折端轴向断片间滑脱形成裂谷盆地。裂谷形成初期,地幔减压上侵,下地壳高压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型花岗质岩浆;至早更新世,随着裂谷加剧,地壳厚度进一步减薄,在低压条件下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浙闽型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166.
笔者在滇西云龙县漕涧新发现了一套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变泥质岩石,其呈构造透镜体状产出,出露面积极小,中高级变质矿物发育,与围岩特征明显不同。岩相学研究表明,片麻岩保留有明显的俯冲-折返的矿物学记录,矿物世代具顺时针变质演化特征,其中还残存有蓝晶石+铝直闪石的共生矿物组合,对应的变质压力达1.0GPa以上。通过GBP平均温压计法计算得到岩石的变质温压范围为566~623℃和0.36~0.53 GPa;此外,片麻岩中还有少量的多硅白云母矿物,根据相平衡模拟p-T视剖面图及其硅原子数最大值为3.23的特点,推断其属蓝片岩类。综合研究认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属于高压变质岩(峰期变质压力最小约为1.60 GPa),为昌宁-孟连结合带的北段寻找高压变质岩提供了新的信息,并表明昌宁-孟连结合带为一条连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67.
苏北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3和2005年苏北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苏北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集中。除非农业人口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第一产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差距方面存在着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苏北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8.
张虎  周迪 《地理研究》2016,35(9):1740-1752
金融资源在节点间无障碍流动不仅有利于金融资源更有效的利用,而且对于缓解地区金融资源的供需矛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金融等别城市空间作用理论、以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为例构建城市金融资源流动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和Dagum方法研究各等别城市2008-2014年金融资源的流动程度、流动路径选择和流动协调性问题。研究发现:① 地级市之间流动密度最大,随着时间增长较快,其次是县级市流往地级市,其他类城市间的流动密度相对较小;② 地级市之间的流动呈现“均匀扩散”特征,而地级市到县市之间的流动则存在“条件扩散”特征。省级边界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间经济水平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差距;③ 县级市内部的金融资源流入差异程度最大,各市县城市内金融资源的流入存在“马太效应”的倾向。表明:长三角目前仅仅是地级中心城市之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对金融腹地的辐射作用不强,有待挖掘。因此,一方面,宏观层面的一体化政策要做到县市,另一方面,各县市自身(特别是落后县市)也要加大力度改善目前经济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69.
柴达木察尔汗贝壳堤剖面Sr同位素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酸不溶组分和酸溶组分的提取及其87Sr/86Sr的测定,结合沉积物中Rb/Sr的变化,指出Sr同位素组成特征可有效指示源区化学风化和沉积区古环境变化;依据酸溶组分中盐度指标Sr/Ca, Sr/Ba值与Sr同位素组成曲线的对比分析,揭示酸溶组分Sr同位素可以较好的指示水体形成时的盐度。通过分析贝壳堤剖面化学风化和部分盐度变化过程,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39.6~ 17.1 ka BP(未经校正的AMS 14C测年结果,全文同)湖泊高湖面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0.
本文在简单介绍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及被查堤坝的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的基础上 ,对湖口县双钟圩堤综合物探调查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解释 ,说明了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查堤防工程隐患的实用效果 ;从探测结果与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 ,着重阐明了该堤滑塌的地质原因与诱因 ;同时提出了对该堤的处理方法和目前正在带病运行的堤坝进行检测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