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材玛花岗岩体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不杂岩浆弧带的成矿岩体之一。对材玛岩体的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65.1±1.5Ma(n=17,MSWD=0.86);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163.5±2Ma(n=5),材玛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63~165Ma(中侏罗世)。材玛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ΣREE=109.5~225.2(10-6),LREE富集,LREE/HREE=2.37~7.77,并伴随Eu的亏损。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着强烈的Ba、Nb、P、Ti亏损和Th、U、Pb富集,以及Zr的弱亏损。材玛岩体为班-怒带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为岛弧型岩浆岩,物质来源为俯冲带之上的地幔部分熔融,并有地壳物质混熔。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日土县—拉梅拉山口一带的日松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日松花岗岩体属钙碱性岩类型,绝大多数样品含透辉石标准分子。富集Rb、Pb、Th等而亏损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呈现出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负Eu异常。与前人研究确定岩体的时代为晚白垩世—始新世不同,本文认为岩体的侵位时代主要为白垩纪,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两期。获得二长花岗岩样品(D1045-2)的LA-ICP MS锆石U-Pb年龄为108.4±2.1Ma(MSWD=2.4,n=18),结合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岩浆振荡环带特征(CL图像)及锆石Th/U比值,上述年龄可以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样品(D1045-2)的εHf(t)为正值,介于1.49~3.86间(平均值为2.50);而石英闪长岩样品(D1045)的εHf(t)多数为负值,介于-2.09至0.15之间(平均值为-0.69)。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别在763.0~884.5Ma(D1045-2)、959.1~1073.5Ma(D1045)之间。两件样品的εHf(t)和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均具有较小的变化范围,暗示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应该具有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日松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基本反映了北冈底斯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时间和源区等特征,其成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南俯冲过程中幔源物质参与岩浆形成演化有关。本文研究成果,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证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初步划分为唐古拉、南羌塘、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和昂龙岗日—班戈4个成矿亚带,包括8个主要成矿远景区。该成矿带在近年来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对岩浆弧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和以此为基础的找矿突破。尽管南羌塘南缘的扎普—多不杂岩浆弧未出露广泛的、连续的岩浆岩带,但本带的多不杂—青草山和材玛—弗野2个成矿远景区在近年来的找矿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已查明多龙超大型铜矿之后,又连续发现青草山、龙荣、巴工、弗野等一系列矿床和矿点。在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的4个主要成矿远景区中,已查明尕尔穷和嘎拉勒2个大型金铜矿,并又发现亚卓、雄梅、舍索、苦嘎、长给、补嘎错等多个矿床和矿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已展现巨大的找矿潜力,但仍必须深入研究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内陆省份,矿产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然而,全省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却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荣玛乡黑石山剖面中发现大量中二叠世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Wannerophyllam、Monodiexo-dina等,也存在大量暖水型的生物,如田氏朱森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Schwagerina sanerdu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研究表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相似文献   
16.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相似文献   
17.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 与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纪、二叠纪形成岩浆弧。中生代是特提斯南缘弧盆演化阶段,SSZ型蛇绿岩形成岩浆熔离型铬、镍、铂族金属矿床和热液型金矿。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向南、北两侧俯冲并形成岩浆弧,该岩浆弧是重要的成矿带,形成斑岩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北羌塘东段侏罗纪弧后前陆盆地有利于形成沉积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型铁、铜、锑、金矿床。晚白垩世碰撞作用主要与热液型矿床有关,分布范围较大,也可能存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碰撞阶段的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全如  彭智敏  张璋 《地质学报》2011,85(7):1116-1127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东构造结地区形成弧形展布的蛇绿混杂带,此前对该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已有研究,但年代学研究十分薄弱.本文报道对该带蛇绿岩的地质年代学研究成果.从变玄武岩和变辉长岩中分选出两类锆石.一类锆石为自形的柱状双锥,具有清晰的同心韵律环带,较高的Th/U比值(主要为0.63~2.79),SHRIMP Ⅱ测...  相似文献   
19.
张璋  耿全如  彭智敏  丛峰  关俊雷 《地质通报》2015,34(203):262-27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龙地区为一条燕山期岩浆弧,已相续发现多处大、中型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弗野岩体位于该岩浆弧西侧,岩性以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蚀变较强;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后亏损Ba、Nb、Ta、Sr和Ti,富集 Th、U和Pb;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出整体向右缓倾,显示负Eu异常;D1046和D1049两件样品的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主要集中在-5.2~-12.2区间,TDM1模式年龄介于0.98~1.28Ga之间;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9.06±0.48Ma和120.03±0.6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属于I型花岗岩类,源区物质来源于幔源物质和下地壳物质。根据该岩浆弧带的岩体特征判断,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在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了向北的俯冲作用,且在早白垩世这种向北的俯冲作用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20.
刘波  彭智敏  耿全如  张璋  关俊雷 《地质通报》2015,34(203):283-291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大小不等的花岗岩,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时代为早—晚侏罗世。本文对双湖纳若地区原为早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2 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 锆石U-Pb 测年,获得年龄为215.1±1.8Ma、217.0±1.5Ma,属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闪长岩属偏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高场强元素Nb、Ta、Ti 强烈的亏损。形成于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陆—陆碰撞晚期的后碰撞阶段的伸展环境,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北俯冲,伴随之后的俯冲板片的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压力减低,温度升高,促使地壳物质发生了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就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