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Food web structure and trophic levels in polyculture rice-crab fiel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nutrient pathways and trophic relationships from the rice-crab system in Panjin,Liaoning Province,China. Values of δ 13 C ranged from-27.38‰±0.44‰ to-18.34‰±0.26‰ and δ 15 N ranged from 1.10‰±0.88‰ to 9.33‰±0.57‰. Pseudorasbora parva(Stone moroko) had the highest δ 13 C and δ 15 N values. The lowest δ 13 C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the macrophytes and the lowest δ 15 N value was found in sediments.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od items to the diets of crabs. The δ 13 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 seudorasbora parva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diet of E riocheir sinensis(Chinese mitten crab),while the δ 15 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food items contributed more than 10% to the diet of the crab. There were three trophic levels identified in the system(Levels 0–2). The crab Eriocheir sinensis,fish Pseudorasbora parva and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Oriental weatherfish),and the oligochaete L imnodrilus hoffmeisteri(Limnodrilus worm),were at the second level,zooplankton were at the first level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acrophytes were at trophic position 0.  相似文献   
62.
以铜陵矿集区Cu元素为例,开展基于深层土壤数据的多维分形成矿异常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采样密度相对较低、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多维分形克里格插值法较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于成矿异常的识别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铜陵矿集区这类矿床开采、开发程度已较高,表层土壤元素分布主要受控于外源污染的老矿集区,基于深层土壤样品数据的多维分形克里格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成矿异常识别,服务于老矿集区的深部、外围隐伏矿床找矿。而对于空白研究区,无论是基于深层土壤数据还是表层土壤数据,多维分形克里格方法应同样有效。多维分形方法下土壤元素成矿预测的异常下限值确定尚无标准,文中采用元素含量 矿床数目累积频率的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提取的成矿异常区域较好地识别出了绝大多数已知矿床,同时识别出了值得作进一步异常查证的空白异常区域。  相似文献   
63.
黄、渤海温跃层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温盐流耦合数值模式,考虑热平流以及海面热通量等的综合作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黄、渤海温跃层形成演化的机制。选用了一个考虑风、潮、波浪涡动混合作用较为合理的铅直湍流扩散系数计算方案,对海区温度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计算稳定性好,模拟时限长,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从3月份开始一直积分到11月,成功地模拟了黄、渤海温跃层演化的无跃期、成长期、强盛期直至消衰期的全过程,得出温跃层在成长期是一种正反馈机制,而在消衰期是一种负反馈机制的结论。数值结果显示出,潮流和风浪的涡动混合作用,海面热通量和海水透明度直接影响到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另外,热平流及海底地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4.
利用岩石密度差异、磁性变化情况研究渭河盆地的一级断裂与二级断裂,分析了渭河盆地的三个重力异常带,异常带亦是主控断裂带,划分了盆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5.
根据地球物理数据跟踪分析方法,对乾陵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常见干扰进行分析,发现:观测数据主要受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影响,在曲线形态上表现为毛刺、高频扰动、趋势倾斜等;大风、降雨对水管倾斜仪NS分量干扰幅度明显较大,可能与NS、EW分量所在处洞顶覆盖层厚度不同有关。通过对以上干扰特征的认识,可为观测资料预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刘蓓  张晨  杨可  吕轩  李强 《探矿工程》2021,48(11):94-103
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全液压钻机在秦岭地区固体矿产地质钻探中的应用情况,简述了EP600系列钻机基本概况与钻探工艺,结合不同工区11个钻孔分析了地层岩石级别与钻进施工效率的关系。针对该钻机在钻进效率、功率损耗、施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合理选择(改进)钻头、降低钻杆孔内摩阻力及采用轻型高强钻杆等有效措施或建议,初步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提出了便携式全液压钻机的适用条件和优势,该钻机在地层岩石可钻性级别7级以下的浅孔(孔深<350 m)中钻进效率高,在复杂地形环境中具有搬迁便捷、组装快、环境破坏少的特点,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绿色勘查工作相关要求,钻探综合经济成本明显降低。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工作建议,为下步更好地发挥便携式全液压钻机效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海洋微塑料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塑料采样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连续性限制了对微塑料源、汇区域、传输途径及发展趋势的研究。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综合研究微塑料自身特征、气象及水动力环境因素对微塑料分布和输运的影响。主要从微塑料输运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及应用方面综述微塑料模拟研究进展,可归纳为:微塑料输运模型主要驱动场(流场)的构建;风、海浪、地形和极端海况等环境因素对不同(粒径、密度和形状)微塑料粒子性质和输运过程的影响;数值模拟工具在微塑料清除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基于近年来数值模拟方法在微塑料研究中的应用,展望未来该领域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结合实测数据和输运模型,研究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微塑料输运的相关参数(粗糙度、风拖曳系数、沉降速率和再悬浮速率和污损率等)对气象和水动力影响响应的模拟研究,相应的敏感性模拟实验结果需要与采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验证,以改进数值模型的经验参数和公式。  相似文献   
68.
蔡正银  朱洵  黄英豪  张晨 《岩土力学》2019,40(12):4555-4563
干湿与冻融耦合作用是构成高寒地区恶劣气候条件的基本形式之一,对高寒区膨胀土输水渠道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以北疆供水工程渠道现场渠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向湿干及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的裂隙试验,探讨了冻融过程对膨胀土裂隙演化规律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膨胀土试样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构,获得了不同循环次数作用下膨胀土内部裂隙的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湿干及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试样内部裂隙均呈现出由表层向内部的发展规律,裂隙的区域性分布明显。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试样内部裂隙的演化特征可知,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中的冻融过程对试样裂隙的开展深度影响显著,冻融过程造成试样内部裂隙的破碎断裂,宏观表现为非水平向长裂隙向短裂隙的转化。此外,研究还发现采用裂隙体积分数能较好地评价膨胀土试样经受不同循环次数作用下的裂隙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69.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预测泥石流的危险范围,在前人研究经验和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取多项泥石流重要影响因素,对乌东德地区上百条泥石流按照其堆积区规模分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泥石流中各影响因素对堆积区形态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不断改变步长的方式搜索适用于一个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搜索大量可能的数学模型,通过平均误差计算比较得到最优预测模型。将该方法和文献[3]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一起应用到乌东德地区的实例上进行验证,预测结果显示,后者得到的误差要比本文方法计算的误差大很多,本文方法的预测误差为6.7%~9.2%,文献[3]方法的预测误差为10.5%~29.6%。  相似文献   
70.
张晨  宋迪迪  廉铁辉 《湖泊科学》2020,32(2):370-379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天津市的水源结构发生变化,由单一滦河水源变为双水源.引水结构变化导致于桥水库入库水量变化,从而影响水库的总磷(TP)滞留.一般认为,入库总磷负荷随入库水量减少而降低,且水力停留时间越长,将越有利于总磷滞留,从而水库TP浓度降低.但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南水北调通水后于桥水库入库水量降低,TP负荷反而升高,水库TP浓度升高.何种TP滞留机制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2001-2018年间入库水量(W_(IN))、入库总磷负荷(TPL_(IN))在南水北调通水前后的变化规律,采用Vollenweider模型推求水库TP浓度和磷滞留量(R_P),探讨水力停留时间(T)对库区总磷滞留量的影响机制,并估算双水源新情势下控制于桥水库磷滞留量的生态水量.结果表明:TPL_(IN)随W_(IN)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引水期τ与R_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τ增加,正相关性下降,但同时考虑非引水期和引水期τ时,R_P受较小的TPL_(IN)影响与τ呈负相关.根据上述关系推算,在双水源新情势下,为保持于桥水库中贫营养状态,控制磷滞留量为南水北调通水前水平,建议每年入库生态水量大于5亿m~3,出库生态水量约为入库水量的80%,配合新建前置库工程运行将有效保障水库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