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Ms 8.1级地震(以下简称昆仑大震),这是5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一次8级以上大震.目前,有关该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已有一些考察结果.另外,大震发生后,许多学者对这次地震发震的形变、构造及动力背景,未来我国的地震趋势等做了研究和分析,一致认为这次特大地震对我国大陆1~3年地震大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但影响的范围、程度等尚缺乏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昆仑大震对中国大陆的地壳运动到底产生了一个怎样的影响,搞清这个问题,对分析我国最近几年的地震形势及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有很大的意义.基于此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了中国大陆8.1级大震的同震水平形变场(相对欧亚板块),分析了其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半定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强震孕育和发生与较大空间尺度和时空演变的地壳运动,尤其是活动块体及其边界带的构造变形密切相关.Matsu'ura负位错模型认为受现今地壳运动驱动下的各活动地块间的相对运动在地块边界处有可能受到部分阻碍,从而导致应力应变积聚.若视块体边界区域的地表位移为刚性块体的(平移)运动减去边界上部(由若干断层段构成,每一断层段用弹性半空间的单一矩形位错模型模拟)对块体相对运动的部分锁定在地表产生的位移.则利用地表位移观测可将区域深部的多个块体与其边界断层联系起来,其通过反演确定的块体边界断层带的相对闭锁区,对地震预报很有意义.而实际存在的地壳变形还应包含块体本身的变形.本文研究建立一种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水平形变复合作用模型,即增加块体应变参量.经比较研究,此模型较原Matsu'ura负位错模型及笔者以往所作的对模型的初步改进(增加块体旋转参量)更符合地壳运动实际,拟合效果大为改善;进而求取该复合模型形变应变场的时空演化图像,并借助年均应力降(主要反映剪应力强度)与年均地震矩(反映块体边界断层段的能量积累速率)度量断层锁定能量强度,其图像表现力和时空演变定量化程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3.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震惊全球的Ms8.0特大地震。汶川地震震前各种可识别的异常仅20多项,而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前可识别异常达1500多项。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么大的地震震前为什么没有发现非常明显的背景异常?为什么这一地区地壳年应变积累率并不很高却能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是认识的问题还是监测手段的问题?还是地震根本就无法预报呢?  相似文献   
94.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及钻探工程等综合方法,对穿越北京市重要创新产业基地的未来科技城内的隐伏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精细研究,揭示了其结构特征、第四纪活动性及其致灾机理。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总体上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特征、倾向南东、倾角70°~80°、基岩深度附近垂直断距较大,断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产状逐渐变陡,具有"铲式"断层的特点,局部表现为"Y"字形组合特征;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活动迹象明显。钻孔对比表明,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07mm/a、0.04 mm/a、0.23 mm/a、0.10 mm/a,其变化特点与北京西山隆升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吻合;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全新世以来表现为强烈蠕滑变形,沿断裂下盘诱发了线性分布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墙体路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现象。  相似文献   
95.
依托于"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自然重砂和化探专题,结合北京黄松峪地区的金矿分布特征,对已有的1:20万自然重砂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松峪地区金矿物自然重砂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两者的吻合程度高,自然重砂异常完全在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内,且93%的范围存在于地球化学异常II级与III级富集带中,所圈出的自然重砂和地球化学异常能直接指示相应地质体的含矿性。同时,自然重砂异常亦表明,在一级异常点密集的区域,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从而验证了,利用自然重砂对寻找金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震源周边地区不同尺度跨断层形变在地震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模拟了震源破裂过程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速率变化.分析表明,地表跨越断层的剖面形变变化是垂直和水平栽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垂直力源的影响可能是引起本次地震形变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与地质构造分析和震源机制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97.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Matsu′ura et al, 1986),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active blocks under contemporary crustal movement is likely to be partially blocked on the boundaries. Suppose the lower ductile zone of boundary could slip freely, while due to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etc., the upper brittle zone would restrict such kind of relative motion, so as to give rise to stress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Namely,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in the block bound-…  相似文献   
98.
关于北京市平原区测氡定位隐伏活动断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氧气化学特性,对北京市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测试,并选取了典型氧浓度异常剖面进行了解译分析,初步探讨了氧气与隐伏活动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北京平原南口—孙河断裂南段上、下两盘钻孔ZK17和ZK18的磁化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识别出显著的米兰柯维奇沉积旋回,揭示出北京平原区第四纪古气候及沉积过程受到地球轨道力的控制。通过对初始年代格架下的数据曲线进行100 ka的短偏心率信号滤波处理并调谐至天文理论偏心率曲线,建立了精度为01 Ma的连续天文年代标尺,在此年代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目标断裂活动性精细探讨的目的。通过对比断裂两盘的沉积速率变化,可以识别出南口—孙河断裂第四纪以来6个相对较强的活动幕。其中早更新世存在4个明显的活动幕,活动周期具有04 Ma准周期的特点,第Ⅰ幕和第Ⅲ幕分别对应了青藏高原隆升期的青藏运动的B幕(26 Ma)和C幕(17 Ma),中更新世的活动特征则对应了“昆黄运动”,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之有较好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横穿北京市城区的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深大活动断裂,是北京凹陷和西山隆起的分界构造。本次研究工作区选在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昌平未来科技城一带,对目标断裂先后开展了地震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及槽探3种方法组合对其结构与活动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目标断裂的结构及其活动性。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由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断裂带内次级断层也较为发育。断裂带在基岩中表现为阶梯状断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内部,形成"Y"字形断层组合。该断裂在全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明显,物探解译结果的上断点以及探槽中的现象均已达到地表。由此可见,本次工作所采用的3种物探方法组合,对探测城市隐伏断裂并探究其活动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实际应用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