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地电是地震前兆测量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地震预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重视。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包括物探工作者)都在探索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途径。我们作为地震仪器研制人员,为了更好地与地电  相似文献   
42.
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全  徐家骝 《气象学报》1986,44(3):357-362
雹块微结构中包含着有关雹块在云内生长情况和雹云本身的某些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已被认识,更多的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为揭示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的相互关系,1982年夏天我们在新疆昭苏地区开展了雹块微结构和雹云宏观特征的配合探测,取得了一定数量资料。本文根据同年7月4个降雹日(7日、13日、16日、19日)的雷达回波和500多个冰雹切片资料,着重分析了冰雹的胚胎类型,提出了比较细微的雹胚分类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雹胚类型统计特征和雹云单体的关系,发现复合单体和弱单体的雹胚类型分布有着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3.
甘肃岷县地区1964年6-7月两次冰雹雹谱、雹切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简便仪器进行了雹谱和雹切片的观测。两次观测指出雹谱粗略地按指数分布,根据云雾微结构的统计理论讨论了这一特点。分析了雹胚大小分布、雹胚类型和冰雹层数分布,这些特点和雹谱之间相互对应,共同说明了两天降雹强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用正向供电技术提高视电阻率观测精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时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5.
ZD9大地电场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种新型的专用大地电场测量仪器-ZD9大地电场仪,着重介绍了该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等。该仪器可用于大地电场常规观测及运用大地电场张量法进行深电部率探测,还可以用于其它需要多路数字采集的场合,经过各种性能试验和地震现场长期使用,该仪器能够满足大地电场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6.
SomeresultsofmodelingDDseismogenicpaternbythefracturemodelexperimentoflarge-scalerocksamples(I)YANG-QUANLU1)(陆阳泉)JIA-LIUZHA...  相似文献   
47.
地电场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场,本文利用传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信号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距离玛多MS7.4地震震中约170 km的青海省大武地震台的秒采样地电场动态变化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大武地震台在玛多MS7.4地震前后:(1)记录到了比较典型的地电场震前异常变化和同震变化,该变化过程在不同的观测装置下,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和相关性;(2)地电场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定期交叠出现的单向阶跃变化和双向扰动变化,其中双向扰动变化延续更长时间段,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突发性或持续性变化特征;(3)地电场同震变化的主要变化过程与Sg波基本同步,并且与地磁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强的时序相关性;(4)地电场秒采样观测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强一致性.综合分析认为,在排除电磁暴、雷电等空间电磁信号变化的情况下,在玛多MS7.4地震前后,大武地震台的秒采样地电场动态变化过程,主要与较强地应力和地应变作用下,地下流体在断层、孔隙及裂隙中的运移过程以及渗流作用的突发性、振荡性或震颤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8.
大功率、人工源的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波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地球物理学界瞩目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采用此方法计算获得的地下介质电性结构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地震预测等需要精确观测数据的研究。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开展了基于大功率人工源超低频/极低频技术的方法研究,也开展了该方法在地震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然而对于适用于地震监测应用的观测系统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文中介绍了专门用于地震监测应用的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接收机的研发,详细说明了仪器的硬件系统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关键技术。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该仪器能满足目前0.1~300Hz频段人工源电磁信号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49.
网络化地电阻率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兰炜  赵家骝 《地震学报》2008,30(5):484-490
地震观测仪器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 集PC机功能于一体的嵌入式PC104模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给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 灵活的硬件设计环境. 本文介绍了采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嵌入式PC104模块实现地电阻率仪网络化的方法和网络化仪器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0.
潮汐地电场谐波和各向波形的影响要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汐地电场表现出近正弦形态,形态持续全天属TGF-A型,只在午前午后出现属TGF-B型,两类潮汐地电场前5阶谐波周期分别是23~24、12、7.9、6、4.8h.不同场地的潮汐地电场振幅谱可能有差异,周期变化的径向、切向月球潮汐力的振幅谱也存在差异.岩石裂隙面分布不同,则各向潮汐力对裂隙的作用效果不同,这可能是导致潮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