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在西湖凹陷花港组低渗储层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发育伴随绿泥石和硅质胶结的同时富集,这与绿泥石抑制硅质胶结的观点存在矛盾.综合利用X衍射、铸体薄片、包裹体测试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以绿泥石分类及其成因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粒度储层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分布规律,结合地层条件和储层质量演化,分析绿泥石对硅质胶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发育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两种产状,孔隙衬里绿泥石由早期黏土薄膜重结晶或直接由孔隙流体结晶而成,孔隙充填绿泥石受控于火山碎屑和长石溶蚀;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均在物性较好的粗粒储层中富集;浅埋低地温阶段,孔隙衬里绿泥石有效抑制硅质胶结,仅在绿泥石不连续或颗粒破裂处发育孤立柱状石英晶体,深埋高地温阶段,难以有效抑制硅质胶结,多发育石英加大边;粗粒储层比细粒和砂质砾岩及泥砾岩储层孔隙发育,为石英加大边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导致绿泥石相对含量更高的粗粒储层中硅质胶结也更发育.   相似文献   
12.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泥页岩热模拟实验及成岩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加的主要原因;泥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黏土矿物转化、不稳定矿物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建立了基于热模拟实验的泥页岩综合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在生烃过程中演化特征不同,Ⅰ型干酪根以"解聚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为主;Ⅲ型干酪根以"平行脱官能团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为主;Ⅱ型干酪根介于两者之间,既可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也可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  相似文献   
14.
曲流串沟型江心洲是现代河流水利学研究关注的重要河流要素,不同于曲流河点坝和辫状河心滩,但在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中鲜有关注。选取现代松花江典型河段,开展基于水动力学的沉积数值模拟,恢复曲流串沟型江心洲的演化过程,建立了曲流串沟型江心洲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期曲流河发生漫滩冲刷,串沟发育扩张,截弯取直,形成分汊河道及江心洲地貌;2)分汊偏移角、相对梯度优势可用于预测短期汊道存在的稳定性;3)串沟型江心洲形成于曲流点坝残余沉积之上,发育洲头侵蚀、洲尾加积、翼部双侧积,但垂向加积主要发育在顶部,不构成沉积主体结构。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曲流江心洲沉积模式,揭示了曲流河江心洲内部结构及分汊河道水动力特征,对现代河流治理和地下河流沉积储层刻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Bragg Reflection of Waves by Different Shapes of Artificial Bar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HSU  Tai-Wen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3):343-358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a wave flume to demonstrate the Bragg reflection of linear gravity waves by artificial bars. Three different artificial bars with rectangular, triangular and rectified cosinoidal shapes are placed discretely on the seabed for measurement of the Bragg reflect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bars, the pe-riodic bar spacing, the water depth and various wave conditions are tested. Key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Bragg resonances a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Some key parameters hav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describing the primary resonances. Predictive equa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Bragg reflection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浅水三角洲作为沉积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拗陷型盆地内,对断陷湖盆关注较少。通过充分调研区域地质背景并结合永安地区戴一段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戴一段处于断陷早期,地形较为平缓,水体宽浅且波动频繁,气候温暖湿润,物源供给充足,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有利沉积条件。研究区浅水三角洲为近源沉积,以牵引流为主;砂岩中多见强水动力沉积构造;垂向上发育进积、加积的沉积序列,具平行、亚平行及叠瓦状地震反射特征;以前缘亚相为主体,相带宽阔,可分为内、外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主要骨架砂体;在向湖推进过程中受沉积物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量比值(A/S)变化的影响较大,不同成因砂体类型及沉积样式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基于以上分析,最终建立了断陷湖盆早期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丰富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学认识并拓展永安地区乃至整个高邮凹陷斜坡带油气勘探的领域和范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气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下系统,油气藏表征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与技术难题,主要基于知识驱动的传统油气藏表征理论与方法具有局限性,遇到众多难题和发展瓶颈.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藏表征问题研究中,并在特定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各方向研究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理论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不足.本文提出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油气藏智能表征的理念与方法,基于油气藏数据特征,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专业领域知识,充分挖掘油气藏大数据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以实现更可靠、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油气藏表征.同时对油气藏智能表征关键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综述,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测井智能储层评价、地震智能储层预测、储层智能随机建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油气藏智能表征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8.
数字岩心建模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岩心是进行岩石物理数值模拟实验的重要平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固体力学、声学、电学、流体力学及流固耦合等数值模拟实验,但进行各种数值模拟实验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准确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数字岩心建模方法,将数字岩心建模方法划分为三大类:物理实验法、数值重建法和混合法.在简要介绍不同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对今后建模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序列切片成像法与聚焦离子束等技术相结合将会是研究致密岩石孔喉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X射线CT扫描法具有快速、精确、无损的优点,它会是最主要的建模方法,更适用于常规和低渗透岩心.随机模拟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在所建模型准确性较高的前提下,它将是重要的建模方法;过程法模拟了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具有独特的建模优势,适用于成岩作用简单的岩石;混合法结合多种建模方法的优点,是建立双孔隙网络或含裂缝等复杂数字岩心模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