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锰矿床浅层常含大量羟基、三价铁离子的现象使锰矿化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由羟基、铁染异常表征.由此提出采用波段比值、阈值分割、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ETM+遥感图像进行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蚀变信息提取,并利用GIS、结合已知矿点对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桂西-滇东南地区的锰矿为例,经过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验证了锰矿...  相似文献   
32.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源与混源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油气源长期争论不休.采用单体烃同位素、包裹体成分与年代指示生物标志物等途径,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轮南典型油气藏进行了油气成因与混源成藏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 塔中、轮南绝大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相似, 仅少部分原油显现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相近的特征, 但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表明, 原油绝大部分实质仍为混源油.塔中包裹烃成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原油的混源特性.利用同位素进行的混源定量结果表明, 塔中原油中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原油的混入量约为11%~100%(均值45%); 轮南地区约为11%~70%(均值36%), 表明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均为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油气运移地化指标与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 塔中地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塔中I号断层与斜交的走滑断层的交汇点是油气的主要注入点; 轮南地区侧向运移特征较明显.研究区存在调整型、多期充注型与原生型多种混源成藏模式.塔里木海相油气的普遍混源表明深层仍有油气勘探潜能.揭示海相混源油气成藏机制是指导塔里木海相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一种可存储路径的三维非均质空间最短距离场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成矿定量预测强调三维空间信息综合研究的特殊需求和地质要素定量表达难、深层次信息挖掘难等关键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非均质地质空间的最短距离场算法,并且可回溯出目标体元到源体元的最短路径.应用该方法实现了对某铜矿区三维地质实体模型深层次和组合信息的挖掘,在反映断层对地质空间分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侵入岩体的最短距离场,可用于对侵入岩体热力场和围岩蚀变等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塔里木盆地北部志留系碎屑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第一套砂岩储层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其沉积来源与成因对志留纪构造演化及周边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2个志留系代表性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志留系具有比较集中的三期物源年龄:中元古代早期1500~1600Ma、新元古代早期750~900Ma、奥陶纪450~500Ma。碎屑锆石定龄表明东部地区志留系物源主要来自阿尔金地区奥陶纪火成岩,而西部塔北地区志留系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古隆起前寒武纪基底。前寒武纪锆石年龄揭示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塔里木北部地区在中元古代存在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时间一致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35.
针对高斯混合模型(GMM)在空间聚类中由于忽视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关联性而导致的高误判率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梯度的高斯混合模型:GMM-G,并将其应用在三维属性场的空间聚类中。GMM-G用反映标量场最大属性变化方向的梯度因子来定义邻域规则,设定梯度正交平面所通过的邻域体元更倾向于与中心体元归属于相同或相近的类别;并据此设计了符合归一性和空间连续性的空间邻域信息函数,来定义中心体元属于各类别的具有空间领域规则约束的后验概率。通过对由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构建的实验场的空间聚类结果进行对比表明,相对GMM方法,GMM-G具有更优的聚类精度及效率。最后,把GMM-G方法用于红透山铜矿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三维视电阻率场的空间聚类,得到了与已知岩性划分具有较高匹配度的分类结果,该方法可为物性属性场的岩性划分及地质推断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Thallium in Low Temperature Ore Deposits,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s paper deals with thallium in typical low-temperature deposits of Au,Tl,As,Sb and Hg in South China with respect to its mode of occurrence,minerals and geochemical correlations with many other coexisting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Criteria are proposed for identifying independent thallium deposits and thallium-bearing deposits and the Nanhnu realgar deposit is class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n independent thallium deposit,Tl,F.Cl.I and B are suggested as indicators for low-temperature mineralization with examples furnished for thei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7.
作者在滇西红河断裂带北段布设了5个泉点,开展了砷含量变化的观测研究。通过近三年的观测,发现泉水中砷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地震前泉水中砷含量明显增高。以澜沧7.6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前后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并对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8.
英吉苏凹陷碎屑锆石测年及其对沉积物源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应用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生界物源.单颗粒碎屑锆石测年结果表明,侏罗系物源年龄值有3组:350~500Ma、760~970Ma、1400~1600Ma;白垩系物源年龄值有2组:320~380Ma、1400~1800Ma.碎屑锆石测年数据分析表明,阿尔金山是本区侏罗系的主要物源区,奥陶纪末—志留纪的火成岩是侏罗系的主要物源;侏罗系上下层位测年数据有反序特征,是经历再搬运沉积的产物;白垩纪英吉苏凹陷物源区发生南北反转,物源来自北部库鲁克塔格山;中生界最古老的物源来自中元古代.碎屑锆石年龄的变化反映了本区中生界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9.
张宝一  龚平  王丽芳 《地球科学》2006,31(5):709-714
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并且为工程师提供抗震参数.在分析国内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 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GIS的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可行性方案.通过MAPGIS二次开发编写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 并以三峡坝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程序进行了测试.基于MAPGIS的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提高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可操作性, 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从空间数据中挖掘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0.
低丰度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存在的 证据及其TOC下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研究低丰度碳酸盐岩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对评价碳酸盐岩油气潜力和勘探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多方面研究表明,随着深度增大或热演化程度的提高,碳酸盐岩烃源岩TOC降低、生烃潜力和残留烃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等都表明低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可以发生生排烃作用,国外勘探实践亦发现低丰度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油气田,这都表明低丰度碳酸盐岩可以成为有效烃源岩。确定碳酸盐岩烃源岩TOC下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研究认为碳酸盐岩烃源岩的TOC下限应该比泥页岩的05%低一些。根据排烃门限,利用生烃潜力法和物质平衡数值模拟计算法确定了不同成熟阶段有效烃源岩TOC下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综合确定低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高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的TOC下限分别为TOC≥14%、TOC=01%~14%和TOC<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