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对义敦地体内出露的前寒武系绿泥石云母片岩和石榴子石云母片岩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明确了2类云母片岩主要由石榴子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组成,具有高Al_2O_3、低TiO_2,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的特点。原岩恢复结果显示:2类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砂岩和泥质砂岩。利用地质温压计估算这些变质岩形成的条件为460~480℃和0.57~0.79 MPa,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岩石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由于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和甘孜—理塘洋相继关闭,区内经历了快速的抬升过程。结合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火成岩中继承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义敦地体南、北地壳厚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北段昌台地区地壳较薄,地壳厚度约23.7 km,而南段中甸地区地壳较厚,地壳厚度约63.2 km。  相似文献   
22.
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格咱乡,大地构造位置位子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岛弧.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矿区地层为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三段(T_3q~3)、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一段(T_3t~1).  相似文献   
23.
为进一步探明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指导下一步勘查工作,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矿床内典型剖面上的4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共检测到绢云母类、高岭石类、绿泥石类、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尤以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对绢云母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显示:在靠近矿体的位置,有较大的伊利石结晶度(≥1.5)和较小的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2 205 nm);而在远离矿体的位置伊利石结晶度和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分别为0.8~1.2和2 207~2 209 nm.同时,铁氧化物强度值与氧化矿体的出现具有同步性.表明短波红外光谱的这些特征参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识别成矿流体性质,有潜力成为该矿区及其他类似矿区有效的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24.
新疆色勒特果勒铜钼矿床是形成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向伊犁板块俯冲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和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区发育大量的磁黄铁矿,未见原生的磁铁矿、赤铁矿以及石膏等高氧逸度矿物。矿区内的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在石炭系东图津河组中。石榴子石在矽卡岩中大量发育,是矽卡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根据其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3类:(1)内矽卡岩及岩体中的红色石榴子石;(2)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的棕色石榴子石;(3)靠近灰岩的灰绿色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内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大部分为甲烷(CH_4),结合矿区内大量发育的低氧逸度矿物,说明色勒特果勒是一个还原性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文章对不同类型的石榴子从中心向边缘做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3种石榴子石成分都以钙铝榴石为主,说明这些石榴子石是在酸性还原的条件下形成的。棕色石榴子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端员组分随着振荡环带的变化具有较明显差异,其振荡环带有效的记录了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为示踪成矿流体组成、性质和氧逸度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5.
在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的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有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并具有清晰的显微岩相学结构。提出了该类型金矿次显微-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的形成过程可能与含Au热液-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Fe的大量硫化物化而导致热液中Au的过饱和有关,含Fe碳酸盐赋矿围岩是形成高品位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6.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微细浸染型金矿原生矿石中的金主要赋存于硫化物和粘土矿物中,氧化矿石中的金主要赋存于褐铁矿和粘土矿物中,而目前该类型金矿的开采和选冶对象主要限于氧化矿石,原生矿石的工业开发尚未解决,涉及到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的转化研究,前人的工作主要限于硫化物的氧化转变,本文则重点探讨了粘土矿物在表生氧化过程中的转化问题。 已有研究资料确认,原生矿石中的金主要以微包裹金形式存在,而微包裹金主要是纳米状态的自然金,部分甚至是富含纳米微粒自然金的黄铁矿微包裹体,并且这种富金的黄铁矿微粒又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中。所以,原生矿石中的金难以活化提取。 粘土矿物的层间域空隙大,并较之其它矿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不同粘土矿物,其层间域具有不等量的层电荷,一般由绢云母—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其所具有的负价层电荷量由大到小,相应结构对微包裹容纳的强度和能力由大到小。据此,通过实验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中水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平均化学成分的晶体化学式计算,建立了表生  相似文献   
27.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相似文献   
28.
文中对浪都矿床夕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成分变化于Ad_(87)Gr_(13)-Ad_(92)Gr_8之间,以钙铁榴石为主。与世界上很多夕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REE配分模式截然不同,研究区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且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研究显示,浪都矿床钙铁榴石是在水/岩比值较高的环境下快速形成,其与流体之间并没有完全达到REE平衡。岩浆热液中REE的配分模式、表面吸附可能为制约石榴子石REE含量及配分模式的主要因素。Eu~(2+)(r=1.25 A)与其他REE~(3+)相比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更容易被吸附在石榴子石晶体表面,可能是形成浪都矿床中石榴子石Eu正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30.
国外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是一类具许多共同特征但成因联系不太密切的矿床类型,近来已成为国外铜-金勘探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该类矿床以矿石中含有大量的铁氧化物(磁铁矿或赤铁矿)且伴有很强的区域性钠(-钙)质蚀变为特征,可以产于元古代克拉通内或新生代大陆边缘岛弧环境,其周围具火成岩或含蒸发盐层,时空上与之有关的侵入岩为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矿化主要产于近区域主断裂的羽状次级断裂中。部分该类矿床的形成与一定的主岩类型有关,而多数矿床可能由高盐度 H2O-CO2-盐混合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形成,且矿化通常与钾化有关。对成矿流体是主要来自岩浆还是受围岩控制尚有争论,成矿模式有蒸发盐来源模式、外来流体加热模式和岩浆-热液流体模式。但对部分该类矿床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对该类矿床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需要考虑磁铁矿、硫化物和Cu-Au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开展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将有益于发现新的铜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