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91.
内蒙狼山宝音图地区前寒武纪地质体由古元古代宝音图群、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获得了宝音图变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644±11Ma~1710±20Ma。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_2(77.08%~79.96%)、高碱(K_2O+Na_2O)(4.46%~7.26%),低Ti O_2(0.088%~0.17%)、MgO(0.036%~0.37%)、Ca O(0.17%~1.19%)及中等Al_2O_3含量(12.12%~14.10%);Na_2OK_2O,A/CNK为0.88~1.091.1,属弱铝质;里特曼指数б=0.54~1.551.8,表明属于钙质系列;10000Ga/Al=3.43~12.46(均值为5.182.6)及较高的含铁指数[Fe O/(Fe O+MgO)=0.57~0.94],显示了低钾钙性A型花岗岩的特点。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_2(73.65%~77.63%),低Ti O_2(0.11%~0.27%)、MgO(0.25%~0.80%)、Al_2O_3(11.68%~12.72%)、Ca O(0.24%~0.99%)含量,基本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相近;同时具有高碱(K_2O+Na_2O)含量(6.84%~9.31%),低的Na_2O/K_2O比值(0.53~1.62),钾含量明显高于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A/NCK为0.96~1.86,б=2.06~2.801.8~3.3为钙碱性系列,显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的特点。两类片麻状花岗岩均具有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构造判别图解均指示为陆内非造山型A型花岗岩。全岩同位素分析表明具有弱富集-亏损的同位素组成,其中ε_(Nd)(t)为小的负值到小的正值(-4.91~+2.41),两阶段Nd模式年龄t_(DM2)为1.95~2.58Ga;锆石ε_(Hf)(t)均为正值(+1.5~+8.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1.73~2.31Ga),Nd-Hf模式年龄均高于其形成年龄,揭示源自古元古代新生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与华北北缘、欧美大陆的古元古代非造山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相似,宝音图变质花岗岩时代上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事件(1.7~1.6Ga)具有一致性,可能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构造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792.
广西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浅层岩溶尤为发育。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两隧道之间洼地原设计中桥方案变更为盖板涵为例,说明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资料,同时结合钻探、物探等方法综合分析岩溶地区地下水补径排、动态及岩溶发育特征,最终得出岩溶洼地内利用盖板涵横跨地下河通道是优于其它方案的,不仅工程造价低,而且大大减少工期,可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793.
二连盆地巴彦宝力格煤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利用钻孔和测井资料对赛汉塔拉组层序格架下的古地理演化特征和聚煤作用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类型:区域不整合面、河道下切谷冲刷面和对应整合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厚煤层主要发育于层序Ⅰ湖侵体系域早期和晚期。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层序格架下的古地理格局,古地理单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有利聚煤环境为扇三角洲平原与滨浅湖过渡带、滨浅湖,具有合适的基底沉降速率并且受到较小的陆源碎屑影响。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减小,聚煤作用减弱;多层厚煤层的形成受基底沉降震荡性、周期性的影响,受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比值不断变化的控制。层序Ⅰ发育时期,研究区中部为下一步煤炭资源和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94.
2011年1~4月,分3个航次对海南岛北部海口湾和南部陵水新村湾的尿素浓度和浮游生物脲酶活性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相关理化环境因子,比较分析海南岛南北部近岸海湾冬、春季尿素的可利用性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1~2月),北部海口湾尿素浓度范围(以N计,以下同)为0.93~4.13μmol/L,显著高于南部陵水新村湾0.38~2.05μmol/L。春季,海南岛南北部尿素浓度均有所升高,平均占总溶解态氮源的含量由冬季的5%~7%增加到24%~30%,变化显著,表明尿素是海南岛近岸海湾不可忽视的氮源。海南岛南北部海湾冬季大部分浮游生物样品脲酶活性低于检出限。春季,海口湾平均脲酶活性为44 nmol/(L·h)±23 nmol/(L·h),呈现近岸入海口水体高于离岸的特征;南部海湾平均脲酶活性升高到21 nmol/(L·h)±10 nmol/(L·h),新村湾养殖区水体的脲酶活性高于陵水湾。水温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是影响海南岛脲酶活性冬、春季变化的重要因素。冬季,海口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显著低于陵水新村湾;春季,海口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长到5.09×106个/L±7.45×106个/L,冬、春季变化显著。海南岛南北部硅藻和甲藻细胞丰度冬、春季的变化均与硝酸盐和DIP负相关,而与脲酶活性和水温正相关,尿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南北部细胞丰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95.
大亚湾海域尿素与浮游生物脲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2011年间分4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域尿素浓度及浮游生物的脲酶活性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相关理化环境及生物因子,分析大亚湾海域尿素的可利用性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区尿素浓度变化范围为0.81~8.54μmol N·L-1,夏季尿素含量最高,达4.32±1.65μmol N·L-1;冬季含量最低,为1.57±0.49μmol N·L-1。夏、秋季节有很多站位尿素水平甚至超过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含量1~3倍,表明尿素是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不可忽略的重要氮源。较高水平的尿素主要分布在养殖区和靠近陆地的近岸海域。浮游生物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平均达61.0±33.6nmol N·L-1·h-1,冬、春季脲酶活性常低于检出限。在秋季,浮游生物脲酶活性与甲藻密度密切相关。脲酶已被证明是大洋中浮游植物水解尿素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尿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亚湾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6.
对北戴河周边海域的3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站位水深为0~12.8m,平均水深为10.5m)进行了粒度分析、粒度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并分析研究了区内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粒级组成为1.5~8.3φ,主要粒级是6~8φ,占90%;在Folk(福克)分类三角图中的分布主要有6种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泥质砂和泥。  相似文献   
797.
一次中亚低涡造成的新疆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2月一次由中亚低涡造成的冬季新疆西部地区典型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欧洲脊发展、中亚低涡东移造成的新疆西部及天山北坡的降雪过程。200 hPa西南急流使高层辐散,起到"抽气机"作用;500 hPa偏南气流与700 hPa东风急流为暴雪提供了水汽和热量的输送,同时加强了抬升运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条件,上升运动的强盛发展阶段对应降雪强度最大时段;水汽的垂直输送导致局地比湿显著增大,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云图上"干侵入"出现的时间与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强降雪出现的时间和位置。  相似文献   
798.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红山地磁台观测数据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红山地磁台2009年观测数据的基线值数据,计算台站地磁观测系统的温度系数与滑动系数以及年剩余均方差,通过这3个指标的结果,给出观测系统受这3个参数影响的程度,为控制红山台地磁观测数据的质量提供依据.同时,对台站合理的选用基线值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799.
杨争光  汤军  张云鹏 《江苏地质》2012,36(4):373-378
在相控约束条件下,利用熵权方法,考虑了砂层厚度、有效厚度、砂岩系数、有效厚度系数、分层系数、夹层频数、夹层分布密度、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含油饱和度共13种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定量计算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该方法包括确定对象集合、指标因素集合、指标矩阵、归一化指标值、指标权重和计算综合指数等。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可将数值有差异的属性参数对非均质指数的贡献进行弱化和强化,即去同存异;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大小能定量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利用该方法在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长8储层进行了应用,定量地刻画了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0.
针对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的周期性抽水与回灌试验,根据抽水试验计算了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的影响范围,并据此分析了抽水与回灌试验的叠加效应;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抽水回灌周期、流量、不同采灌方式等因素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不论是连续式还是间歇式的周期性抽水与回灌方式,产生的地面沉降量都很小,并且间歇式周期性抽水回灌方式优于连续式周期性抽水回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性抽水与回灌的方法建立人工渗流场可有效减小地源热泵工程中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