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测量高桥断裂土氡(Rn)浓度,分析龚家桥及中阳坡2条测线的土氡浓度特征,并与宏观剖面对比,以揭示断裂的位置、规模等信息。结果显示,2条测线中土氡浓度背景值分别为34 138 Bq/m3、26 960 Bq/m3,异常下限分别为53 580 Bq/m3、53 322 Bq/m3,土氡异常区域指示龚家桥处断裂宽度不超过60 m,中阳坡处断裂宽度不超过40 m。  相似文献   
22.
在秦岭-大别造山带及邻区背景噪声相速度成像的基础上,用近邻算法反演得到深度6~38 km范围内的S波速度分布图像。依据S波速度结构建立湖北分区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2017-02-23秭归3.8级地震和06-16秭归4.3级地震定位中。结果显示,分区模型得到的总体平均误差比一维模型的更小,与三峡台网定位结果相比分区模型得到的定位结果偏差也更小。  相似文献   
23.
湖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选用湖北数字地震台网(HB台网)和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CB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使用旋转相关法和切向能量最小法,计算得到了湖北地区20个地震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较为复杂:大别造山带内,...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超过5000 m,是研究陆陆碰撞的天然实验场。关于其形成演化过程存在大量的模型,了解青藏高原壳幔结构及其变形方式,将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模式的确立提供重要的深部证据。  相似文献   
25.
以鄂、湘、粤地区27个宽频带测震台站2 a的连续波形数据为例,对单台每日的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去除仪器响应、去趋势、去均值、剔除地震事件和干扰及滤波(2.5~8 s)处理后,在互相关叠加数据中识别出了清晰的Lg波。另外,尝试通过叠加时间长度校正及用双台双震源法对几何扩散、噪声源强度的方位角变化和场地效应进行校正,并计算Q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传统的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方法作适当修改后,噪声互相关叠加数据中可以提取出Lg波。  相似文献   
26.
为做好未来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实践的技术准备,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特殊性和三峡地区的区域性特点,主要论述了测震学方面部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应变蠕变曲线形态方法、小震活动"密集-平静"等常用方法和序列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级-频度关系系数b值、波速比、振幅比等方法是在未来预测实践中值得推荐或进一步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选取2013~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41次ML≥1.5地震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核心水源区地震波Q值。结果表明,该地区非弹性衰减结果为Q=146.0×f(0.770 3),处于中等Q值的构造活跃期。  相似文献   
28.
钻孔测斜仪在高台滑坡深部位移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倾斜仪是一种测定钻孔深部位移的原位监测仪器,通过监测可以确定岩(土)体内滑面的位置、位移量和滑动方向,对分析边坡稳定性、确定滑坡动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水库的安全运营,应用CX-03系列测斜仪对高台滑坡的深部位移进行了监测分析,该滑坡GT1测孔未出现位移突变,GT2在11~16 m处推测可能存在滑带,两测孔的累积位移量都较小,判断目前该滑坡仍处于较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9.
微动探测技术是一种经济环保、可靠实用并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及工程地质领域的新型物探技术。为了探讨测线方位对线形台阵探测结果的影响,研究利用武汉中心地震台实测的小尺度密集台阵数据,对比分析了多时段双重圆形、T形和不同方向线形台阵微动探测结果。研究发现不同方向的线形台阵探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测线方位从北向东变化时实测相速度逐渐增加,且在NE45°角左右时与双重圆形结果最接近。数值模拟结果也显示当测线与主噪声源中心线夹角在30°~55°范围内时,线形台阵探测效果较好,且随着夹角增加实测相速度逐渐增加。在测区周边存在主噪声源时,实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有限地增长观测时间难以弥补线形台阵方位分布的不足。因此,在微动探测实践前应考虑测区周边可能存在的噪声源分布,选择合适的台阵形式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30.
2017年巴东M4.3地震序列为一发生在褶皱构造翼部的地震活动.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整个地震序列呈NE向展布,震源深度较浅,M4.3和M4.1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3.8 km和2.4 km.地震序列表现出NW浅、SE深的特征.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两次较大地震的发震节面走向NEE,倾向SE,运动性质为走滑.震中区断裂构造分析发现,没有与发震节面吻合的断裂构造.结合地震定位结果和地质剖面分析,M4.3地震发生在三叠系岩溶及裂隙发育的厚层灰岩中,而M4.1地震及大多数小震活动则主要发生在巴东组红层(软弱滑脱层)中.地震发生时,三峡水库正处于低水位腾库容期间,库水卸荷使得库区原来由于荷载压实作用产生的压应力出现了局部回弹,进而引起部分裂隙的扩张,造成部分裂隙发育的岩体发生失稳滑动.此外,裂隙的扩张也为流体的渗透扩散提供了有利通道.流体渗透扩散一方面使得孔隙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另一方面则使得软弱地层发生软化泥化,使得岩体发生顺层或切层的失稳滑动,造成了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