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逆子波域消除多次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SRMA(与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衰减)算法包含预测和相减两步.相减算法中,当多次波与反射波同相轴相交时,如何有效减去多次波、保留反射波,是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非正交性对滤波器(逆子波)的影响,可以证明:逆子波因非正交性产生的误差呈近似的高斯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逆子波域(单道自适应相减滤波的滤波算子的集合),利用其误差的概率分布特征,对逆子波进行估计,用逆子波的估计对逆子波进行校正来消除多次波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用SRMA方法预测出表面多次波,并对每一单炮进行单道自适应相减,得到逆子波,形成逆子波域;其次,在逆子波域采用中值滤波,提取接近真实逆子波的逆子波估计;第三,在逆子波域用逆子波估计对畸变的逆子波进行校正;最后采用校正后的逆子波来衰减多次波.通过简单模型和SMARRT模型的测试,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减去多次波,而且在相交的区域,能够保持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并恢复其正确的振幅.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飞  常旭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6):1899-1908
在反射地震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准确求取共转换点一直是一个难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避免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而且能够使转换波归位到真正的反射点上,实现准确成像.本文针对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成像问题,通过对转换波共近似转换点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建立了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的初始速度场,通过速度扫描和纵、横波速度比值扫描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和纵、横波速度比值,实现了在火山岩高速层覆盖区域的转换波偏移成像.实际资料的成像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近似转换点计算以及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逆散射级数法预测层间多次波的算法改进及其策略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动方程预测层间多次波有两类算法.一是由Berkhout和Verschuur(1998)提出的基于CFP(共聚焦点)延拓的算法,另一是由Weglein(1997)等人提出的基于逆散射级数法的算法.ISS(逆散射级数)算法具有不依赖速度模型的优点,但是其计算成本很高.本文改进了Weglein提出的1-D预测公式,提高了计算效率.从理论方面,改进算法的计算速度提高了大约12倍.实际结果表明其计算速度更快,提高近80倍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后者的空间复杂度小.此外,由于时间-空间域比伪深度-波数域的层间多次波预测有更多的优点,本文推导了1.5-D时间-空间域ISS层间多次波预测算法,该算法有计算速度快、预测噪音小、适应观测系统能力强和不依赖地震子波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成本高是ISS预测层间多次波算法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文还讨论了预测层间多次波的策略.结合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和应用策略,能够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较好地应用ISS预测层间多次波.  相似文献   
14.
双平方根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剩余校正(RMO)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基于走时原理,在陡倾角和欠照明地区,因为不能得到充分的角度域信息而失效.本文将展示一种基于波场延拓理论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即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WEMVA).这种方法先利用成像优化方法获得剩余成像,再利用剩余成像反演剩余速度.此类方法继承了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是一种线性反演方法,它要求对Born近似的展开序列作一阶截断.高阶部分的丢失必然带来巨大的截断误差,因此剩余成像必须也进行线性化,以适应大速度扰动和大延拓步长.因此,在此类算法中,剩余成像的获取和线性化是偏移速度分析的关键.在叠前偏移算子中,因为双平方根算子的数学表达式更为简洁,所以本文基于对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初步讨论,并通过模型验证其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启动函数拓展传统的地层转换模型,在该模型中利用奇异性信息量化地层速度的突变特征,并基于传统的褶积模型研究奇异性信息在波阻抗到合成地震记录之间的传递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记录中较好地保留了地层介质的奇异性特征,因而从地震记录中提取的奇异性信息除了可以帮助进行地震解释外,还可以作为介质波阻抗反演的有力的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走时的保幅偏移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是描述储层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保幅偏移方法就是使偏移剖面能够反映出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本论文中的保幅偏移是以走时为基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走时的双曲线展开法,通过走时的二阶空间导数来确定波前曲率.该方法通过建立在大网格上的走时表来确定插值系数,将大网格插值成为较为精细的网格,这样就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对于相同的网格密度,通过插值来计算走时表比采用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直接计算走时要节省5至6倍的时间.走时的插值系数还可以用来计算几何扩散因子、权函数,不仅提高了成像质量,还大大节省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我国首次召开的城市地球物理战略研讨会,城市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兴学科,随着世界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隐患和危害也越来越大。城市化问题使得传统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对天体撞击地球的撞击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覃功炯  欧强  常旭 《地学前缘》2001,8(2):345-352
以 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论文为基础 ,综述了国内外撞击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分 4个方面 :(1)新的撞击坑发现与报道 :除已知的 145个之外 ,还有巴西的 14个撞击坑 ,其中 7个目前已经证实 ;蒙古的 2 0个撞击坑 ,其中 11个已经证实 ;中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现和报道的 8个撞击坑和对它们的研究简况。 (2 )撞击构造与地球演化 :涉及到地球的起源 ,天体撞击在地球形成中的作用 ,撞击周期 ,撞击与地磁 ,地轴变动的关系 ,撞击作用与板块构造 ,撞击与地球内动力的关系 ,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的撞击作用对比。 (3)撞击构造研究方法 :包括对复杂撞击坑中心隆起的深钻研究成果 ,对海洋巨型撞击坑的地震测量 ,撞击熔岩的分异与蚀变的物理化学实验计算 ,深部流体与撞击作用的研究进展 ,撞击压力测量的新方法 ,撞击变质作用在矿物学上的进展 ,撞击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撞击构造与经济矿产 :包括金刚石 ,宝玉石 ,Au ,Ag ,Cu ,Ni,Co ,Se ,Te ,Pb ,Zn ,PGE ,REE ,U ,Th等多种元素与矿产以及石油、煤、天然气与撞击构造的关系 ,这些矿产在成因、分布规律、控制作用与撞击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震CT法隐伏矿脉空间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旭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3):408-415
利用0.5ms采样的高分辨率地震CT方法对宽度不足1m的隐伏矿脉进行了有效的观测和追踪.本研究不只限于地震CT方法常采用的地表一井孔、井间、坑道等观测方式,而是适当地利用矿田地形实现了近似全方位的地震CT野外数据采集,在本研究提出的非均匀介质射线追踪方法下实现了对隐伏含金石英脉的定量观测.  相似文献   
20.
以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考察了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对油气储层波速横向检测的效果,然后用渤海油田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实用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油气勘探中的反射地震资料具有地震射线近似垂直分布的特点,适合用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目标层横向非均匀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