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辽宁北票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早期鸟类集群死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军  巩恩普 《地质论评》2003,49(4):347-354
通过大规模系统挖掘,在对四合屯7个含鸟层进行澄清的基础上,以四合屯剖面为主,黄半吉沟剖面为辅,分别在含鸟层的底板、含鸟层、含鸟层顶板,不含鸟沉积层及含鸟层底部的火山岩系统取样,进行多项相关元素分析。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理论,根据其环境地球化学场特征,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重点对鸟类集群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包括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铅(Pb)的卤化物盐(PbBr2、PbBrCl、Pb(OH)Br、(PbO)2PbBr2)及汞(Hg)蒸汽等有毒气体是导致鸟类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含鸟化石密集的原因是由于火山口在四合屯附近。  相似文献   
112.
2014年6月22至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申报是我国这次申遗的特色。其中大运河分布在我国2个直辖市和6个省;中国南方喀斯特原有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3处,这次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又新增重庆金佛山、贵州施秉、广西桂林以及作为贵州荔波喀斯特遗产地拓展的广西环江。其实过去联合申报成功的还有: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包括6省6处),明清皇家陵寝世界文化遗产(包括5省市6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是一项通向成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3.
为探明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和古气候特征,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各体系域泥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除 Zr、Hf、Nb、Sr、Mo5种元素平均含量低于上地壳均值以外,其 余微量元素含量均略高于上地壳均值,其中Zn、V、Cr、Ni、U、Pb等元素更为富集。大部分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大体一致,但仍个别样品与主流模式特征不同,各体系域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上地壳均值,显示物源可能为混合物源。各体系域稀土元素总量w(ΣREE)相对较高,介于146.20×10-6~342.06×10-6之间,平均228.20×10-6。ΣLREE/ΣHREE比值为9.01~5.47,平均11.35,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61~0.71,平均0.66,具明显的 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结合研究区一些敏感的微量元 素及其比值和稀土元素的各特征参数研究认为: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除少量沉积岩物源外,大部分为来自沧县隆起地区燕 山期发育的花岗岩侵入体和中酸性火山岩;也可能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 石,但不是主流来源。研究区新近系时期古水介质条件为弱氧化环境,为盐度较低的淡水环境。古气候经历了由低位体系域(LST)相 对 干热到水进体系域(TST)较为温湿再过渡到高位体系域(HST)相对干热的一个完整旋回。   相似文献   
114.
五大连池火山,经1935年小仓勉首次进行地质调查,共有14座火山锥,著名于世。位于其西南的莲花山火山,则鲜为人知。经过笔者调查,莲花山地区有6座火山锥,加上克山县的尖山火山,皆为五大连池火山往西南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5.
<正>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首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于2010年9月6~8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5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背景下的矿业合作与发展,展示各国矿业开发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6.
作为中国东部影响最大的走滑断裂,郯庐断裂因其强烈的地震活动性及沿断裂带一系列的大地震而备受学者关注。然而,大部分的调查研究都是针对郯庐断裂山东省境内及渤海湾内部分段落。并且,一般认为淮河以南的段落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也不具备孕育大震或强震的条件。然而,近期我们针对郯庐断裂的工作对这些认识提出了质疑,这些工作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在安徽北部明光市、五河县附近的详细的野外调查。我们的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在淮河以南的五河-明光段包括四支断裂,并且至少一支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此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主要以右旋走滑为主。不同于常常在基岩及第四纪沉积物中观察到的断层,在未固结的第四纪粘土中的断层形迹不清,但是能够被微观构造分析所确认。鉴于我们最近的工作和前人研究,我们认为年轻沉积物中的隐形断层更加值得注意,同时我们认为郯庐断裂淮河以南的“平静”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7.
利用2010年11—12月亚运会期间设在广州五山站的车载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晴天条件下的边界层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 折射率结构常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受大气层结的抑制作用,湍流强度较弱,折射率结构常数的观测值约为10-17~10-18 m-2/3;白天,湍流在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从底层大气向自由大气发展,观测值比夜间可增大两个量级,且在边界层顶部有较大阶跃。(2) 利用风廓线雷达谱宽资料可算出湍流耗散率,作为一种新的风廓线雷达二次产品,该参数对湍流的描述更为准确和细致。在晴天条件下,广州地区边界层顶从08时开始迅速上升,11时前后达到1 300 m左右,在日落前基本维持这个高度不变。   相似文献   
118.
利用东莞1957—2011年降水、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东莞降水和灰霾的长期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溶胶对降水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东莞的降水量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均呈现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降水量在1990年后呈增加趋势,2007年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痕量、微量和小雨降水日从1980年代中期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东莞的灰霾变化历经3个阶段,分别是1980年—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2000年和2000—2011年。气溶胶浓度的不断增加使降水日数减少,但对强降水的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重庆大足井水位对邻井抽水的奇异响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井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拾万镇,井深108.7m,观测含水层为J2S泥岩夹砂层的风化裂隙潜水层。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每当相距仅14.6m的邻井抽水时,该井水位不仅不降,反而上升,是国内外罕见的奇异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的观测资料分析、井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现场试验观测及理论分析等得出,大足井水位对邻井抽水的奇异响应是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抽水降落漏斗外边界带上因水流速度较大引起的动水压力使该处的观测井产生的特殊井水位动态。  相似文献   
120.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莲花山火山的火山景观、喷发时代、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构造和经济地质。根据莲花山火山石龙岩同位素测年和第四纪地层层序资料,其喷发时代属早更新世。新取得的岩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幔源包体和巨晶资料表明其岩性和五大连池相似,又略有差别。作者认为莲花山和尖山为五大连池火山往-西南的延伸。广义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包括五大连池、莲花山和尖山,共21座火山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