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传统或流行的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探索出一种适用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成体系的案件预测方法。分别采用博克斯-詹金斯法、Auto-ARIMA以及LSTM模型,对近几年北京市6个城区各站点网格化管理问题案件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方法间准确度和实用性,以MAPE为精度评价指标,分析各个模型应用在城市网格化问题预测方面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Auto-ARIMA适合进行对网格化管理问题数量趋势预测,博克斯-詹金斯法在解决滞后性问题中预测准确率很高,但由于预测流程烦琐,因此实用性较差,LSTM预测效果相对准确且平稳,可以在样本输入量、参数以及自身架构上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2.
正大地回春,鲜花初绽。2018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他们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产布局的重要条件和场所。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53.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屠爽爽  龙花楼 《地理科学》2020,40(4):509-517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在阐释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基础上,基于宏观和中微观层面、客体和主体系统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机理,并提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结论如下:①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即为适应城乡发展要素的变化,行为主体采取经济、技术、政策等手段调整村镇空间等级体系及干预单体聚落内部土地资源配置,以协调乡村地域人地关系的过程,具有重构内容复合性、重构目标多元性和重构过程复杂性的特点。②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折射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演化、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的变迁,并根植于所在乡村地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客体系统的约束框架之内,凝聚着利益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对抗、竞争与合作关系。③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应正确处理人口-土地-产业关系,充分重视聚落的文化和生态价值,有效发挥政策和制度的支撑作用,以促进新时期乡村地域系统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4.
55.
刘波  章定文  李建春 《岩土力学》2022,(S1):501-512
收集42个基坑开挖对侧方既有隧道影响的工程案例,统计每个案例中典型地层条件、基坑和隧道规模尺寸、相对位置、结构变形及控制措施等;分析重要因素对隧道竖向和水平位移的影响,明确了隧道发生隆、沉的判别条件,给出了坑外隧道竖向位移分区;提出了隧道水平位移综合预测指标,给出了3种地层条件下隧道水平位移经验预测公式。依托某实际工程,利用得到的预测公式对侧方隧道变形进行施工前预测,并把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预测公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侧方隧道受基坑开挖影响,水平位移均指向坑内,而竖向位移为沉降或隆起,具体与隧道拱顶埋深Ht和隧道距基坑水平距离Lt有关,统计得知隧道发生隆、沉的临界拱顶埋深为He+R,He为基坑开挖深度,R为隧道直径,拱腰距基坑临界水平距离为Lt=He,进而结合侧方隧道竖向位移分布特征,可将坑外范围划分为沉降区、过渡区和隆起区。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δhm、基坑开挖深度He、隧道与基坑水平间距L  相似文献   
56.
球形标靶的固定式扫描大点云自动定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地面激光扫描数据获取速度快、数据量大、测量距离远、专用特殊材料制作的标靶识别距离近、点云定向数据处理相对滞后、自动化程度低、不能适应远距离地形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从大点云中(每站1亿点以上)自动探测远距离标靶的点云定向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标靶控制点的工程测量坐标信息,搜索到标靶所在点云环,然后对各点云环进行扇形分区,快速探测标靶,获取标靶中心扫描坐标,最后平差计算扫描仪位置参数和姿态参数,实现点云坐标到工程测量坐标的转换。该方法在普通配置的计算机上得到实现,并成功用于远距离山区地形测量,其中定向标靶半径0.162m,标靶到扫描站距离在180~700m之间。  相似文献   
57.
采用初始扰动为抛物面形弹坑情况下的浅水波理论,对多环盆地形成的海啸模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计算环位置的公式.通过计算月球上三个多环盆地(东海、莫斯科海和南澄海)的环位置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看出海啸模型仅适用于主环(第Ⅳ环)之内,该环也标志着挖掘盆地的边缘和液化区域的结束边界.此外,在假定液化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初始扰动为冲击压情况下的浅水波理论得出的环位置公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利用初始扰动为抛物面形弹坑计算出的盆地达到目前状态所需的时间小,这个时间差可解释为从撞击开始到形成抛物面形瞬时弹坑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58.
Statistics of the tropopause inversion layer over Beij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gh resolution radiosonde data from Beijing, China in 2002 are used to study the strong tropopause inversion layer (TIL) in the extratropical regions in eastern Asia.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tropopause- based mean (TB-mean) method, shows that the TIL over Beijing has similar features as over other sites in the same latitude in Northern America. The reduced values of buoyancy frequency in 13-17 km altitude in winter-spring are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the secondary tropopause in this season. In the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profile relative to the secondary tropopause, there also exists a TIL with somewhat enhanced static stability directly over the secondary sharp thermal tropopause, and a 4 km thickness layer with reduced values of buoyancy frequency just below the tropopaus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13-17 km layer in the first TB-mean thermal profile. In the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profile relative to the secondary tropopause, a TIL also exists but it is not as strong.
For individual cases, a modified definition of the TIL, focusing on the super stability and the small distance from the tropopause, is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newly defined TIL is about 0.42 km above the tropopause, and that it is higher in winter and lower in summer; the thickness of the TIL is larger in winter-spring.  相似文献   
59.
樊雯璇  王卫国  卞建春 《大气科学》2008,32(6):1309-1318
利用1958~2001年ECMWF资料, 根据Wei公式估算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 (CTF), 分析了CTF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1) CTF分布呈现纬向型, 在副热带西风急流北侧即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存在东西向的TST (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CD*2]STT (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CD*2]TST的波列结构 (水平输送项决定), 而南侧分布决定于垂直输送项。 (2) 在80°E~105°E范围内, 冬春季节, 青藏高原南部及其以南区域为TST, 北部为STT; 夏秋季节, 整个区域几乎由TST所控制。西风急流南侧的CTF主要决定于垂直项, 而北侧主要决定于水平项, 再往北, 垂直项与水平项贡献相当。 (3) 青藏高原与孟加拉湾区域平均CTF在所有季节均为TST, 即有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净的向上输送, 2月强度最大, 7月为另一个极大值; 两个极大值有不同的产生机制, 后者决定于垂直项, 而前者由水平项决定。 (4) 青藏高原 (及孟加拉湾) 区域年平均CTF在1958~2001年之间的变化趋势在1982年左右出现一个转折: 1982年之前, CTF为递减过程; 而之后CTF为相对较强的增长。上述结果表明: 尽管冬季高原上空为下沉气流, 但高原上空的水平输送项有很强的向上贡献, 这与丛春华等 (2003) 得出的STT不一致。但需要指出的是, 根据Wei公式计算的CTF, 〖JP2〗尤其在急流附近, 对资料中存在的误差十分敏感 (Gettleman等, 2000), 因此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在冬季是STT还是TST, 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0.
近47年来广东省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广东省1959~2005年25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年平均值,对广东省近47年来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来广东省气温基本表现为增温趋势,但除了珠江三角洲以外大部分地区均低于0.022℃/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1995年发生了一次增温突变。广东中部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而西南和西北部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近47年来广东省平均地面风速、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分别在1979和1974年左右发生了减少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