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viscoelastic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fiel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rheologic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precursor fiel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rheologic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We derive the viscoelastic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ground tilt,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earth resistivity at an arbitrary point (x, y, z) in the rheologic medium, and analyzed the earth resistivity preliminarily, providing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cursor analysis of seismogenic process.  相似文献   
72.
选取上海数字化地震台网(台阵)记录到的2001~2004年华东地区发生80次记录较好的小地震.扣除仪器响应、介质响应等,反演单台记录垂直向纵波(P波)震源谱,根据布龙位错模型,计算每个地震单台拐角频率、地震矩、零频谱值、震源破裂半径、应力降等参数,求出每个地震的震源参数的平均值及其均方差,给出了该区小震震源的范围,研究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参数与震级(ML)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小地震(ML 0.8~4.4)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可以用三次曲线拟合,亦可以将ML 2.5~3.0做为分界点用直线分段拟合,后者效果更好;零频谱值的对数与震级关系可以用直线拟合,也可以用二次曲线拟合,效果好于直线拟合;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与零频谱值相似;震源破裂半径的对数与震级的关系可用直线、二次曲线以及三次曲线拟合,3者效果相近;应力降与震级、地震矩以及震源破裂半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3.
目前,国内在数字化地震资料研究中,主要应用S波来研究震源参数.本文充分利用上海数字化地震台阵(网)资料,挑选了2001~2004年华东地区发生的9个震级较大的中等地震,反演了单台记录垂直向纵波(P波)及横波(S波)震源谱,根据布龙模型,计算每个地震单台拐角频率、地震矩、零频谱值、震源破裂半径、应力降等参数,求出每个地震的震源参数(P波和S波)的平均值及其均方差,对这9个地震的P波、S波震源参数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P波段数据进行震源参数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在分析了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判断地震活动趋势可信度的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地区"第五活跃期"是否结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第五活跃期"结束的标志性地震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也就是说,现在处于"第五活跃期"后的平静期.  相似文献   
75.
地震前兆的象限性特征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华北北部地区唐山、大同地震前地电阻率和形变前兆的象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发现张北地震前的形变和地电阻率前兆也具有一定的象限性特征.说明前兆象限性的存在并非偶然,是与孕震体的存在有关.通过岩石实验与理论分析认为,在孕震过程中,前兆异常确实存在象限性特征.象限性的空间分布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具有逐渐变大——最大——变小的过程.并且象限性的上升区与下降区(或压缩区与膨胀区)在近源区与远源区不同.如果基于对前兆象限性的认识,指导分析前兆异常不同形态异常的空间分布,对地震的可能发震地区预测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
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及其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5次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的深入研究表明:① 强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② 增强区的规模和形成时间都随震级而增大;③ 增强区尺度与震源区尺度之比随震级增大而减小;④ 增强区形成的时间因地区各异,中国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长.运用坚固体孕震模式和硬包体理论,对以上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初步解释,从而应用地震活动增强区进行了2次地震的长期预测尝试.可见,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区是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77.
PaternsandregularityofringdistributionofseismicactivitybeforegreatearthquakesinChinaSHI-RONGMEI(梅世蓉),ZHI-PINGSONG(宋治平)andYAN...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永善地震台8年的水氡资料进行了数学处理,发现水氡异常与地震对应率较高。并对水氡异常特征及其机理作了分析.从而讨论了利用水氡资料对本地区短临地震监测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9.
以地球介质参数尾波Q(-1)作为响应,给出了加卸载响应比Y(Q-1)的计算公式。利用美国南加州地区频率分别为1.5Hz,3.0Hz,6.0Hz,12.0Hz,24.0Hz等5个频段的尾波Q数据,研究了美国北岭地震(199年1月17日,Mw6.7)前后的加卸载响应比Y(Q-1)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除频率为12.0Hz这一频段外,其它频段的加卸载响应比Y(Q-1)在震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率为24.0Hz的Y(Q-1)在1993年明显升高。震后各频段的Y(Q-1)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80.
MaximumentropyspectralcharacteristicsofseismicactivityforgreatearthquakesinChinaZHIPINGSONG1)(宋治平)SHIRONGMEI2)(梅世蓉)ANXUN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