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1950—2000年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与地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纪念“3912”建队三十周年,本文回顾了1950-2000年中国地磁测量和地磁图,回顾了“3912”任务的光辉业绩,阐述了“3912”任务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地磁场球冠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45个测点的地磁三分量测量,对测量资料进行通化处理,通化时间为2002年5月5日16~18时(世界时). 通化后的观测均方差分别优于1.5nT(地磁场总强度F),0.5′(磁偏角D和磁倾角I). 将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2000)作为地磁正常场,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BTHASCH). 球冠极的空间位置坐标为39.5°N和117.0°E,球冠半角为4°. 在模型计算过程中,球冠谐函数的截断阶数分别取为1~10. 经综合比较, 最终采用的截断阶数为5. 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参考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BTHGRF).根据模型,绘制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图(ΔX、ΔY、ΔZ、ΔF、ΔD、ΔI)和京津冀地区地磁图(X、Y、Z、F、D、I).  相似文献   
13.
地磁测量卫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磁测量卫星是地磁测量的重要工具,它相对于一般地磁测量仪器具有覆盖面广、精度高、实时采集和处理等特点.本文按照发射时间,介绍了早期的POGO、Magsat等磁测卫星,并重点介绍了现仍在使用的Oersted卫星和CHAMP卫星,以及2012年将要发射的Swarm卫星.同时阐述了这些卫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磁测仪器,最后介绍了卫星资料在各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计算震磁背景场的数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计算地磁场 (或地磁剩余场 )及其长期变化的趋势变化 ,是提取震磁异常的关键。文章简要介绍了计算震磁背景场的数学方法 :多项式方法、球冠谐和分析方法、矩谐分析方法和曲面样条函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1917,1917~1922,1922~1936年间水平强度长期变化图和1908~1922,1922~1936年间垂直强度长期变化图,使用曲面Spline方法,分别计算上述9个时间段的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长期变化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长期变化图.根据这些长期变化模型,将19360年426个点的三分量绝对值数据归算至1940,1930,1920,1910年和1900年,从而为计算这5个年代的地磁场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磁场多项式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70年中国地磁测量和中国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地磁场模型的截断阶数、边界效应以及与测点数目的关系.给出了确定地磁场模型截断阶数的两条判据,指出了减少模型场边界效应的途径,提出了中国地磁复测点网规模和复测周期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45—1995年国际参考地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的建立和修改过程;介绍了最新的IGRF模型,即第六代国际参考地磁场;综述了国际参考地磁场在地磁学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50-1980年中国地区主磁场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本文根据丰富的地磁资料,用泰勒多项式方法推算出1950.0、1960.0、1970.0和1980.0年中国地区的主磁场模型,绘制出各个年代地磁要素的等值线图,分析研究了局部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本文根据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利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计算出中国地区地磁剩余场的冠谐模型,地磁剩余场△X,△Y,△Z的模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06.9,89.7,137.6 nT.提出由地磁场的国际参考地磁场和地磁剩余场的冠谐模型组成的联合模型作为中国参考地磁场的模型,它能较好地表示中国地磁场的分布.以地磁场的联合模型为正常背景场,计算出三分量磁异常的冠谐模型,并分析了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它将为深入研究中国岩石层结构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75年我国地区基本磁场和长期变化的资料,以及我国四个地磁台1970—1980年的年均值,检验全球范围地磁场的球谐模式,这些模式是 AWC_(75),IGS_(75),IGRF_(75)和 BBM_(80),就基本磁场模式而论,IGRF,AWC和 IGS 与我国地磁场的分布均有较大的偏差,但相对而言,AWC 和 IGS 对我国地区地磁场的拟合效果比 IGRF要好。对于长期变化模式,上述三个模式与我国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也有一定的偏差,其中,总强度和垂直强度的偏差可达近20nT/年;这三个1975年的模式均能较好地表示我国七十年代初期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但不能较好地表示七十年代后期的长期变化;BBM_(80)能较好地表示七十年代后期磁偏角和垂直强度的长期变化。文章还讨论了关于建立全球和局部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模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