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湖南省是我国隐晶质石墨最主要的矿产区, 其隐晶质石墨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一, 主要是由煤系地层受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本文以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寒婆坳石墨矿床为例, 分析研究区内石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控矿因素。结果表明, 矿石固定碳含量较高(>80%), 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 距花岗岩由近到远, 石墨粒度逐渐变小。由上向下, 接触热变质及石墨化的程度逐渐变大。寒婆坳石墨矿床碳质砂岩Al2O3、TFeO、Na2O、K2O、TiO2含量相对较高, 而围岩大理岩MgO、CaO含量相对较高; 二者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碳质砂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平均值为212×10–6, 大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 平均值为11.18×10–6; 碳质砂岩具有明显的Eu、Pb、Sr负异常, U、Th、Ba正异常, Ce异常不明显。大理岩Cs、Pb为负异常, U为正异常, Sr异常不明显。寒婆坳矿区碳质砂岩主要形成于缺氧还原的环境, 原岩沉积环境属于陆源海相沉积, 物质来源于大陆碎屑物, 位于滨浅海潮汐带沉积。测水组煤系地层、天龙山花岗岩体及寒婆坳推覆断层是本区石墨矿床的关键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42.
43.
"穿透性"探测技术在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盖区矿产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 找矿难度大, 但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在覆盖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隐伏矿的发现中, “穿透性”探测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覆盖区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和“穿透性”探测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关注成矿带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重磁电)探测技术, 深入分析了地球物理异常多解性的物性变化和地质因素问题。通过总结地质体解译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对开展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进行了深入思考, 认为充分利用地物化综合信息, 探索和发展多尺度、多参数、多方法相互约束的综合探测解译技术是覆盖区“穿透性”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4.
为实现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深、边部找矿突破,2016—2022年对矿区开展了大量综合研究和找矿探索工作,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介绍了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发现史及勘查史、区域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阐述了2016—2022年综合研究和找矿探索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对矿床的重新认识。认为综合研究工作、物化探工作及地质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方法在矿区深、边部找矿与成矿预测方面具重要作用;投资风险理念意识对找矿是否能够突破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基层地勘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5.
湖南省具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及石炭系浅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中,矿体厚度大,矿石质量好。为了在高端材料应用领域为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微区原位分析等方法,对矿石中的杂质赋存状态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谭家坳石英砂岩的SiO2含量平均高达95.29%,Al2O3含量平均为1.27%,Fe2O3等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12%。在胶结物中,Al、Fe杂质元素主要以白云母、粘土及赤铁矿等矿物形式存在。此外,矿石中偶见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等矿物。谭家坳石英砂岩多为细粒石英砂岩,纯度较高,磨圆度多为次圆—次棱角状,胶结方式为孔隙—压嵌型,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也极高,这些特征反映了滨海环境中前滨亚相的沉积特点。区域内广泛出露的元古宙地层及加里东期岩浆岩可能是本区石英砂岩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6.
事件地质激发成矿作用异常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成矿学中的事件地质,系指在成矿历史演化进程中发生的地质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异常形成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特大型矿床。重点探讨跨区域壳幔结构不连续性、幔根构造的形成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与成矿,并列举美国西部有色金属成矿区和中国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与幔根构造有关地质事件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47.
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几乎所有的内生金属矿均与侵入岩有关,岩体周边和深部是主要的找矿方向,发现和圈定隐伏及半隐伏岩体对本区新一轮深部找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铜陵矿集区1:5万航磁数据的3D反演成像为基础,结合物性参数和地质信息,选取适当的磁化率边界,对矿集区岩体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识别和圈定,共确定了33个岩体,并对其3D空间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部分推测岩体与地表地质填图所得岩体吻合较好.依据"层位+岩体"的找矿模式,以航磁反演推测岩体为基础,结合其他成矿信息,确定了本区圈定深部找矿远景区的6条基本原则,圈定了6个深部找矿远景区,对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利用准噶尔北缘覆盖区的高精度地面重磁数据开展三维约束反演,揭示出准噶尔盆地北缘浅覆盖区内三维密度结构具有横向非均匀性,纵向有向深部延伸的趋势;深部广泛分布石炭纪、泥盆纪火山岩地层等高磁性体,零散分布热液蚀变导致的热退磁的火山岩;北西向分布的低密度低磁性物质,对应无磁性的断裂破碎带.结合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推断得到研究区隐伏断裂体系以及火山岩地层的空间展布.对贯穿研究区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进行人机交互联合反演,结果显示控制扎河坝蛇绿岩带分布的南北界深大断裂在深部构成开口向下的对称扇形构造样式,说明此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洋盆具有双向俯冲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剖面穿过的3个酸性岩体均为形成于晚石炭世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可能是准噶尔东北缘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最后结合大量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准噶尔东北缘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讨论,认为扎河坝—阿尔曼太古洋盆于中奥陶世开始汇聚,古洋盆向南北两侧双向俯冲,在晚志留纪-早泥盆纪洋盆闭合.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