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山东惠民凹陷沙四段上亚段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反射等标志,将惠民凹陷沙四上亚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并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起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芯、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识别出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三角洲、滩坝、湖泊等沉积体系,并建立了不同构造带的沉积模式。首次系统分析了惠民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的构成、演化与分布规律,并预测了有利沉积相带,这对指导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岩石类型组合等层序地层界面划分标志,将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除层序Ⅰ缺少低位域外,层序Ⅱ至层序Ⅵ均由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三个体系域构成。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层坡折与沉积坡折两种层序地层模式,研究了与岩性油藏分布的关系,认为坡折带附近是岩性圈闭成藏极为有利的部位,坡折带下倾方向是低位扇、地层超覆等油藏发育的有利部位,坡折带上倾方向是地层不整合、滩坝透镜体等油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3.
滩坝砂体研究是辽河西部凹陷曙北地区断陷湖盆勘探的新领域。文章分析了曙北滩坝砂体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地 貌、古水深、古物源和古风场等,即“风-源-盆”三端元系统,并提出了定量恢复四个控制因素的方法。结果表明,曙北 滩坝主要发育于微观古地貌水下低隆起部位;形成曙北滩坝有利水深大约7 m;滩坝物源来自于三角洲改造、古潜山剥蚀 和岸线基岩侵蚀;滩坝的形成受到南北季风影响,风力达8级。根据控制因素将曙北滩坝发育区分为沿岸带、潜山带、潜 山披覆带、北部斜坡带和深洼带五个带,其中潜山披覆带最有利于滩坝发育。  相似文献   
74.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重要条件,底形的变化结合波浪、地震等外界触发机制的作用更容易在三角洲前缘形成滑塌浊积体。此外,被破坏和改造的三角洲前缘更易找到滑塌浊积体;相反,形态规则、保存完好的三角洲前缘反而不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75.
76.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氮和磷污染研究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河三角洲河流、沼泽、潮坪环境主要为粉砂质沉积,重金属Cd、Pb、Zn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0.30 μg/g,9.7~36.3 μg/g,37.4~110 μg/g和0.01~0.25 μg/g, Cu、 Ni、Cr和M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8.4~58.0 μg/g,17.9~43.7 μg/g,38.7~80.7 μg/g和 423 ~980 μg/g.由于Pb、Zn、Cd和Hg的含量较低,Cu、Ni、Cr和Mn的含量与背景值无明显差别 ,黄河三角洲沉积可能未遭受明显的污染.黄河三角洲富粘土粒级的粉砂质沉积明显富集重金属.但若排除其影响,黄河口沉积物剖面从下至上Pb、Zn、Cd和Hg含量仍呈现上升趋势, 反映出自八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总氮含量一般较低(110~670 μg/g),其中NH3态氮的比例仅为0.01~0.06.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4 30~760 μg/g,主要为钙磷酸盐,以FePO4和AlPO4形式存在的磷的含量仅分别占0.00 ~0.08和0.00~0.03.因此,沉积物中的氮和磷不会对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根据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的四分法,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层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性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的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的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的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的CS段;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的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的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层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的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的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段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层序。本文以层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似下切谷沉积;湖侵期发育小规模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域和之上的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78.
柯克亚凝析气田中新统西河甫组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克亚凝析气田中新统西河甫组在沉积特征上与正常的曲流河相比较为相似,如具有较典型的二元结构、中等砂岩成熟度、两段式的概率累积曲线、以单向水流为主的牵引流占主导地位的沉积构造等,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殊性:①未发现有植物根迹,也没有含煤地层出现,在河漫滩亚相中缺少沼泽微相。②存在异常水流活动以及指示洪水重力流作用存在的沉积构造;③存在能反映氧化、河流季节性活动以及干旱气候环境的丰富而独特的遗迹化石组合,如Scoyenia组合和Skolithos组合等,上述特征反映其为干旱气候下的季节性河流沉积。  相似文献   
79.
结合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研究,在地震、岩芯、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探讨了运用声波时差测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界面的方法和原理。在正常埋藏压实条件下,泥页岩的声波时差对数与其深度的关系曲线为一条直线(回归线),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不整合造成地层缺失、风化层和致密的湖侵泥岩层形成等,将使不整合面(层序界面)上下的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回归线出现错开、斜率不同、异常值等异常响应。生油岩密集段(CS段)在湖盆洼陷带对应于泥岩、页岩沉积,有机质含量高,声波时差值也高,并且同一层序内在最大湖泛面位置声波时差值达到最大,向上、向下均逐渐减小,在层序界面附近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80.
黄河三角洲冰冻沉积构造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定位连续观测和实验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各冰冻构造的特征和成因。冰冻沉积构造是冰成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之一。与水成沉积构造一样 ,冰成沉积构造也有丰富的类型和独特的特征。在黄河三角洲新识别出 6种冰冻沉积构造 :冰劈裂缝、冰成滑痕、冰塌裂缝、冰成球粒、冰蚀波痕和冰位痕。其中 ,冰劈裂缝、冰位痕分布最广 ,成因与冰晶生长有关 ;冰塌裂缝、冰成滑痕分布较局限 ,受冰层垮塌和滑动控制 ;冰成球粒与冰劈作用和冰携泥作用有关 ;冰蚀波痕为冰对波痕强烈改造的产物。综合黄河三角洲现代冰冻构造和胶莱盆地莱阳组马耳山段地层中冰冻构造的识别和环境解释认为 ,冰冻构造对季节冰冻 (冻土 )的存在 (± 0℃的气候条件 )和河床、河漫滩、三角洲及潮坪等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