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13年雷州半岛一次罕见冬季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天竹  徐峰 《广东气象》2015,37(3):20-23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以及数值预报资料,分析了2013年12月14—16日雷州半岛冬季暴雨个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500 h Pa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长期存在于雷州半岛两侧,低层低涡及暖式切变线稳定,为暴雨发生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槽引导的冷空气汇集,为暴雨区输送水汽和能量,暴雨初期水汽通量15 g·cm-1·h Pa-1·s-1;暖平流与正涡度平流共同作用,加强了暴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姚欣  夏天琦  翁敏 《测绘工程》2015,(10):56-58
扫描统计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域性疾病的聚集性检测,且可检测这种聚集的差异显著性。文中使用扫描统计的方法,通过对2009~2012年全国各省的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时空扫描以及逐年的空间扫描,生成高发病率地区和低发病率地区聚类,并通过叠置分析反映各个地区归入聚类的频次。利用专题地图和统计表分析甲型流感在2009~2012年中的爆发情况和趋势,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3.
1958年,地质部在探矿工程科研工作方面依据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探矿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科研远景规划以及当前生产对科研工作的迫切要求与可能,初步拟定了二十个研究题目(也有与有关部门协作的项目),其内容大致如下:1.在各种岩石中岩心钻进技术的改进与研究着重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硬质合金钻头合理结构的研究与改进、钻头本体规格的合理选择、硬合金成分几何形状对效率的影响以及金刚石钻头铸镶工艺过程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4.
25.
目前,在地質勘探工作中采用小口径鑽进方法,已引起了普通的重視。从全国推广的情况看来,只要能根据不同的具体地質条件,分別选用不同的口径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勘探速度,取得合乎要求的地質成果,还可以大量节約物化劳动,減  相似文献   
26.
一九五九年是苦战三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作为地质勘探重要手段的钻探工作担负着比1958年加倍的任务,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必须在1958年获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命,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冲天的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板性和创造性,迈着大跃进的步伐,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7.
勘探技术科学研究工作自纳入国家统一规划以来,每年在地质矿产组的领导下,均召开一次计划协调会议,但其范围仅限于中央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参加,而这次在全国地质科学研究协调会议刚刚结束之后,采取生产、研究一齐抓的会议形式进行贯彻,这对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就更有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在研究工作上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根据上海会议和全国地质科学研究协调会议的精神讨论修订1959年重点研究项目和统一安排各省的研究计划。第二、讨论实现计划任务的具体措施和上下左右之间的协作办法以便在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下整齐步伐共同前排。  相似文献   
28.
29.
Using seismic shear phases from 47 Tonga-Fij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events recorded by the CENC and IRIS, and from 26 northeast Asia and north Pacific events recorded by IRIS, we studied the shear wave anisotropy in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utilizing the ScS-S differential travel time method and obtained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between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each ScS wav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reflection point. We found that most shear waves involve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raveling faster than vertic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hrough the D" region.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of ScS wave range from ?0.91 s to 3.21 s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1 s. The strength of anisotropy varies from ?0.45% to 1.56%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52%. Th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in the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lateral flow is expected to be dominant and the 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 may be the main anisotropic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featur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shap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CMB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s or partial melt and th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lower mantle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lateral flow at lowermost mantle.  相似文献   
30.
用贵州80多个气象站1961-2005资料,分析了日照时数近45a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Mann-Kendall”法进行了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贵州日照时数整体性的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的气候倾斜向从-144.3h/10a到-12.2h/10a之间;在通过突变检验的60个台站中有9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1970年代以后,有7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80-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