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达如错地区侵入于蛇绿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Hf同位素研究。用LA-ICP-MS技术测得达如错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0±1Ma,该年龄被解释为达如错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并且锆石具有明显负的εHf(t)值(-5.5~-2.6)。全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达如错花岗斑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特征,且A/CNK1.1,富集Rb、Ba、Pb、Th,亏损Ta、Nb、Ti,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同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以上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达如错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是加厚的大陆地壳发生重熔的产物,其形成还可能与同时期拉萨地块底部软流圈热物质上涌有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在110Ma左右已经闭合,并发生了陆-陆碰撞。花岗斑岩侵入于蛇绿岩中,暗示110Ma之前该地区蛇绿岩就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单衍胜  袁远  张家强  毕彩芹  唐跃 《地质论评》2018,64(5):1277-1284
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施工的2口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地区煤储层特征,综合影响煤层气富集与开发的储层参数,优选2#、5#煤层段采用大液量、中高排量、低砂比、变粒径支撑剂、多级阶梯式加砂压裂工艺进行储层改造,并采用地面微地震监测方法评价了压裂效果。研究表明:研究区中厚煤层群发育,煤层总厚度大、层间距小,且主要为原生结构的长焰煤。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储层微观孔隙发育,且主要为组织孔和溶蚀孔。煤储层孔隙度8.8%~14.5%,比表面积0.624~9.585 m~2/g,孔容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好,渗透率0.0012~1.9286×10~(-3)μm~2,属中高孔—中低渗型储层。区内2#、5#煤层埋深大、含气量高、储层压力与能量高,但压裂施工中注入压力高、加砂效率低,储层改造难度较大。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压裂所产生的人工裂缝以垂直缝为主,呈SE—NW展布,裂缝长度、宽度及影响体积都较大。压后放溢流时,放喷口气体可点燃,初步显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产气潜力。  相似文献   
13.
早白垩世多尼组沿西藏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沿线广泛分布,其沉积环境、碎屑组成和沉积物源等记录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后拉萨—羌塘地体碰撞的演化历史。班戈地区多尼组以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纪海相复理石之上,主要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少量安山岩夹层组成。砂岩中普遍发育槽状、板状、楔状交错层理,泥岩中可见泥裂,砾岩多为透镜状并发育叠瓦状构造,指示其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沉积,且总体呈现出向上变粗的沉积组合序列。对多尼组中安山岩夹层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U/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114 ± 0.4 Ma。对砾岩中砾石成分和砂岩碎屑组成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尼组沉积组合中的碎屑组成主要来自蛇绿岩、中酸性岩浆岩、沉积岩和少量变质岩。砂岩重砂矿物组合和古水流分析结果表明,多尼组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其南北两侧的拉萨和羌塘地体以及其下伏蛇绿岩。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班戈地区早白垩世多尼组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拉萨—羌塘地体碰撞背景下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程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2016—2018年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程”,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领域油气调查战略发现和突破,推动创建油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原则,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北方新区新层系和松辽盆地页岩油调查油气调查三大科技攻坚战。在基础地质调查基础上,评价优选了一批页岩油气有利目标区,部署实施了二维地震、参数井和压裂试气工程,实现了长江中游下古生界页岩气、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新近系油气、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油气和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气以及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调查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现,初步摸清了新区新层系资源潜力。这些成果大大提振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陆相页岩油和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查的信心,推动了油气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油气成藏理论机理新认识,发挥了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已经日趋清晰,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很低。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安多地区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这些花岗岩形成于早奥陶世(481~487Ma),为Ⅰ型花岗岩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5.8~+0.6),可能形成于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随后经历了广泛的结晶分异过程。拉萨地块的埃迪卡拉纪-奥陶纪Ⅰ型花岗岩具有Sr/Y比值降低和锆石εHf(t)值升高的演化趋势,指示伸展环境下的幔源岩浆上涌过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安多地区奥陶纪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洋壳俯冲和陆块拼贴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定量表征两淮煤田(淮南和淮北煤田)煤储层吸附孔孔隙结构特征,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数据及FHH模型计算了吸附孔分形维数D_1(相对压力0~0.5)和D_2(相对压力0.5~1),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物质组成以及煤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低温氮气吸附回线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孔隙以"墨水瓶"或"细瓶颈"形孔为主,煤样具有比表面积大、平均孔径小的特点;Ⅱ类,孔隙多为开放性较好的平行板状孔,煤样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较低;Ⅲ类,孔隙以狭缝形孔为主,煤样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较大。D_1与比表面积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代表孔表面积分形维数,D_2和平均孔径、微孔含量分别呈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代表孔结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脱附曲线类型煤样的分形维数D_1呈现出Ⅰ类Ⅲ类Ⅱ类的规律,D_2则呈现出Ⅰ类Ⅱ类Ⅲ类的规律,D_1、D_2与水分、灰分均呈正线型相关,与煤的R_(o,max)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按照工程总体部署,主要开展了黔西、川南、新疆准南、东北三江等地区煤层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柴达木盆地北缘油砂、油页岩地质调查,全国液化、气化等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综合评价与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获取了大量基础数据,取得了川高参1井、杨煤参1井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重要进展,初步掌握了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特殊用煤资源家底。该工程取得的成果在煤层气等行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提振了煤层气勘探开发信心,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地质调查深度融合,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泽宏  唐跃 《中国地质》2010,37(2):334-346
通过岩心观察,塔河地区海西晚期先后发育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两大类。两类火山岩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组成:基性火山岩K2O+Na2O=3.49%~4.25%,K2O/Na2O=0.18~0.381,为钠质系列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和高场强元素Nb、Ta、Ti、Zr、P,δEu≈1,无明显亏损;中酸性火山岩表现为高场强元素Nb、Ta、Sr、P、Ti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较为富集,稀土元素δEu=0.43~0.661,铕具明显负异常特征,K2O+Na2O=6.86%~8.82%,K2O/Na2O=1.25~1.591,为钾玄或高钾钙碱性系列英安岩。强不相容元素Th/Ta、Nb/U比值说明,玄武岩与英安岩成因没有明显亲缘性,玄武岩来源于地幔,英安岩来源于地壳。结合邻区火成岩对比分析,塔河地区发育的玄武岩、英安岩分别与塔中地区玄武岩和南天山分区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玄武岩形成于板内主裂陷期,英安岩、花岗岩形成于板块边缘岛弧构造环境,作为特殊古构造位置,塔河地区先后发育的玄武岩、英安岩为板内主裂陷盆地边缘和弧火山边缘相互耦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各陆块的前寒武纪演化历史及其在冈瓦纳大陆聚合过程中所处的构造位置目前不清楚。通过青藏高原中部北拉萨地块念青唐古拉岩群中变质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为663±7Ma,相当于新元古代中期,代表变质辉长岩的原岩形成时代,这是北拉萨地块首次报道该时代的基性岩浆记录。变质辉长岩中锆石具有较低的εHf(t)值(-1.5~+2.3),表明其原岩的岩浆来自富集的地幔源区。结合北拉萨地块已有的变质记录可知,变质辉长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造山环境。目前定义的"念青唐古拉岩群"实际上是由时代不同、成因不同,甚至来源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随着工作的深入,有必要对其进行解体。念青唐古拉岩群中的前寒武纪岩浆和变质记录与东非造山带的活动时限较一致,因而北拉萨地块可能与东非造山带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