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多层厚煤层,煤质优良,储量巨大,且构造简单,埋深较浅,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该岩系独特的煤岩特征与其成煤沼泽环境有密切联系,即内陆湖泊发育有关的河流体系上部的一系列高位沼泽;泥炭埋藏后继续经历不同程度的氧化阶段,使得煤岩组分中惰性组分含量普遍偏高,而镜质组分普遍经受一定程度的丝炭化作用而成为半镜质体。研究表明盆地中侏罗系煤系中煤的宏观煤岩主要以半暗煤和暗淡煤为主,半亮煤和光亮煤占次要地位;在盆地边缘,特别是靠近盆地北部物源地区,半暗煤、暗淡煤含量比例较高,往南向盆地中心部位半亮煤和光亮煤逐渐增多,表明沉积环境和成煤沼泽环境对煤岩组分具有主要控制作用;含煤岩系中,特别是煤层下部砂岩越厚,颗粒越粗,显微煤岩组分中丝质体含量越高,而且其结构完整、清晰,半镜质体含量也越高,植物细胞结构越完整和规则。埋藏后顶底板岩性还会继续影响煤岩组分的演化过程。煤层顶底板砂体由于物性条件好,孔隙水仍可长时间处于氧化与循环流通状态,使得各煤岩组分能长时间处于氧化状态,有利于丝炭化作用进行;相反,在盆地中心,湖泊相发育,泥炭被埋藏之后迅速被泥岩覆盖,煤层很快处于还原缺氧环境,凝胶化作用得以充分进行,镜质组的含量就会增高。研究还发现,壳质组常常在煤层中的某一部位富集,虽然整个煤层中其平均含量不高,但是却对煤层的总体生烃能力会有很大贡献。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壳质组含量常常被低估,尤其是呈流动状态的沥青质体,因为它最容易流动到刚性比较强的丝质体内部或各种裂隙中而常常被忽略,在以后的研究中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2.
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意义重大和广泛.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另外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可以探讨成煤作用,一些微量元素可以用作煤层对比标志,微量元素对煤炭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在我国,因煤炭的产量和消耗量巨大,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根据现有的资料,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值。由于分析样品分布不均和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本文的数据还不能准确地代表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层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差异很大,必须从元素的资源化利用及其环境效应方面来分析元素的丰度。含量异常的元素要特别加强研究。进一步的测试和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地质成因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4.
新疆哈密侏罗纪几种成煤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中林罗统西山窑组煤岩中几种成煤植物的角质层、丝炭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四种角质层:本内苏铁类、银杏类(Ⅰ)(可能属于Phoenicopsis)、银杏类(Ⅱ)(可能属于Ginkgo)和松柏类;一种半丝炭化的木材(属于松柏类的罗汉松木属Podocarpoxylon)。在这几种成煤植物中,银杏类和松柏类植物较为丰富,而苏铁类则较贫乏,说明前两者是西山窑组主要的成煤植物,同时也反映出成煤时期的古气侯较为温凉。  相似文献   
35.
南票热变煤中不溶有机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票热变煤的Ⅰ·R、Rock—eval与XRD的研究,对其成煤母质、煤级、矿物与热变煤的物理化学结构演化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该煤生成有低等生物参与;煤脱矿作用使脂肪结构优先低温氧化,煤中矿物对S2峰影响较大;Tmax、TPI、OPI、d002、Lc等为较好的成熟度参数,而HI、A因子、C因子、脂芳比受成熟度与母质双重因素影响;d002、Lc与温度和有机质受热速度有关;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取决于稠环芳香结构规整程度;La、Lc下降与La/Lc>1是热变煤特征;热变煤的物理化学结构演化类似区域变质煤。  相似文献   
36.
较高温度下煤吸附甲烷实验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3个煤样在30℃、5 0℃、70℃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认为饱和吸附量与温度存在相关关系;据此,可以预测深部煤层的吸附甲烷含量。   相似文献   
37.
淮北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测试了淮北煤田6、3煤层1个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1个样吕的平均ΣREE为81.9535ug/g;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具Eu负异常的“V”型曲线。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与灰分、陆源碎屑的元素(Si、Al、Ti、Cr、Co、Ni、Th、Ta、Sc和Rb等)的关系密切,而与海相元素(Ca、Sr等)关  相似文献   
38.
对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修义 《矿井地质》1996,(2):1-5,41
  相似文献   
39.
华北晚古生代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测定了华北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58个煤及煤层夹矸和顶底板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通过对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华北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总量绝大多数变化于30×10~(-6)~80×10~(-6)之间,平均为56×10~(-6),属正常水平;靠近物源区的华北北部太原组比远离物源区并且受陆表海影响的华北南部太原组更加富集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还受煤中灰分所影响,与煤的灰分产率成正相关关系,尤其与<2μm的粘土矿物密切相关。这证明稀土元素在煤中的聚集过程中陆源物质起重要作用。煤中LREE明显富集,LREE/HREE一般在2~8之间,与高灰低硫煤相比,低灰高硫煤中其比值较低,该比值在顶底板岩石中达12以上,在黄铁矿结核中最高,达21,表明受海水影响的还原环境中HREE与有机质更具亲和力。稀土元素中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在整个华北地区,正常煤层内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十分相似,表明在华北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成煤期间,保持有相对稳定的陆源物质供应。在低灰煤中,稀土元素主要由细粒的吸附灰分和生物灰分所承载,有机物质同时也吸附了一定比例的REE。受岩浆活动影响的煤其稀土元素总量最高,岩浆物质加入可以促使煤中稀土元素增加,并会导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出现异常,同时常伴随有如U、W和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