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重大工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环境信息系统(GIS)是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产物,是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数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以GIS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处理、C++语言编程、OpenGL编程、三维图象处理技术建立了对地下环境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和模型分析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介绍了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数据特点、功能特点及操作应用特点,对其主要技术创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2.
红层软岩内部孔隙具有随机、多样化的分布特点,孔隙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由SEM扫描电镜获取岩样不同饱水时间下的细观结构图像,根据盒维数法计算出孔隙的分形维数,发现随着饱水时间的加长,孔隙的分形维数呈现增大趋势。同时对孔隙的数量、大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饱水时间下岩样内部孔隙的分布特征。基于多重分形理论,采用统计矩的方法对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的分配函数与q阶次趋于线性关系,验证了该结构的自相似性与无标度性,由广义分形维数D(0)>D(1)>D(2)说明了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由多重分形谱参数分析了孔隙结构的不规则性与复杂程度,更好地表征孔隙大小各异的分布情况。结合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特征与岩样抗压强度,建立起孔隙结构变化与其力学性能的关联性,对研究红层软岩的损伤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应用泊松模型的极值分布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前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2005年地震活动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目前较弱的态势,但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很有可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4.
印度洋8.7级地震及对未来地震趋势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8.7级大震前7级地震的分析,指出8.7级大地震前存在两支7级地震条带。文中对两支7级地震条带进行时空分析,得出汤加群岛-印度尼西亚7级地震带由东向西逐渐迁移的特点。在本文的讨论中,针对中蒙交界-苏门答腊M≥7.7级地震南北对迁的特点,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用双差定位方法对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中附近1974年以来400余个中、小地震重新进行定位.结果显示现代中、小地震震中分布仍集中于地震破裂带上,带状集中区与地质考察推测得到的发震断层安丘-莒县断裂的走向吻合.  相似文献   
96.
按两种分区和两对象划分方式在华北地区进行了TIP中期地震预报方法中CN算法的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被检验的中强地震中有80%震前出现了TIP,TIP持续时间最长3年多,最短0.7个月,平均为14-16个月左右。TIP警戒时段点总研究时间的32%,综合计算报准率R值为0.5左右。表明该算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在华北地区有实用意义。最后对方法中某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97.
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一种报取方法:对比筛选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翠英  蒋海昆 《地震》1994,(4):14-22
鉴于目前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指标的缺乏和预报工作的急需,尝试使用“对比筛选法”进行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提取试验。较之以往作法的进展在于:1.同时使用“有震”和“无震”两类样本对比筛选;2.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1.可以较有地提取“有震异常”和“正常变化”指标;2.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具有定量化和普适性特点。  相似文献   
98.
苏鲁交界至南黄海地区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震记录的初至波符号使用格点尝试法处理了苏鲁交界至南黄海地震重点监视区及其分区1969-1991年8月逐时段滑动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研究了该区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该区应力场总体特征与华北大区域应力场基本一致,但稳定性较差,可能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该区中强地震多发生在综合机制解P、T轴仰角增大时段,震前多表现为矛盾符号比高值异常.这一现象对今后该区中强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利用十几年来山东地震台网资料,研究了山东内陆地区两次中等强度地震及其外围区几次强震前山东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得到如下认识: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区域要比其它地球物理(化学)前兆异常区域大;震前近、远场地震活动性异常存在差异:如近场出现地震空区,远场小地震分布不均匀度增加;近场出现低 b 值异常,而远场出现高 b 值异常等。同时指出远、近场异常识别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0.
山东苍山5.2级地震定点形变异常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趋势异常、矢量曲线、γ因子等方法对泰安、郯城、徐州3个台的7套倾斜仪进行了异常识别,得出泰安SQ—70石英倾斜仪、徐州SQ—70石英倾斜仪反映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异常信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