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1.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ynamic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factors on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2001-2010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ODIS-NDVI data and climate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getation coverage in Inner Mongolia showed obvious longitudinal zonality,in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the region with a change rate of 0.2/10°N.During 2001-2010,the mean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0.57,0.4 and 0.16 in forest,grassland and desert biome,respectively,exhibiting evident spatial heterogeneities.Totally,vegetation coverage had a slight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cross Inner Mongolia,the area of whic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accounted for 11.25% and 29.13% of the area of whole region,respectively,while the area of whic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accounted for 7.65% and 26.61%,respectively.On inter-annual time scale,precipitation was the dominant driving forc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for the whole region.On inter-monthly scale,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consistent with both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implying that the vegetation growth within a year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and heat rather than either single climate factor.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forest biome was mainly driven by temperature on both inter-annual and inter-monthly scales,while that in desert biom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precipitation on both the two temporal scales.In grassland biome,the yearly vegetation coverage had a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while the monthly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influenced by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In grassland biome,the impacts of precipitation on monthly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time-delay effects.  相似文献   
112.
南海及周围地区的现今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海及其周围地区的GPS数据,分析南海及周围地区速度场和应变场的空间变化,以及相邻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发现,南海现今仍在继续扩张,西部是从其北边缘向南沿NW-SE方向逐渐扩张的,东部是从中心向北与向南逐渐扩张的.由主张应变率计算的中央海盆近SN方向的平均扩张速率为3.1 mm/a.在南海东部(117.0°E),南北之间(11°~22°N)SN方向的扩张速率为9.3 mm/a,小于65Ma以来NNW-SSE方向13.0 mm/a的平均扩张速率.南海的扩张运动是印度板块、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南海地区地幔物质上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扩展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杏红  周创兵  常晓林  周伟 《岩土力学》2010,31(8):2666-2670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是关系到水电工程中混凝土大坝安全的重要问题,它贯穿混凝土坝的施工期直至运行期。重点探讨了应用无网格法求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扩展过程的模拟方法。无网格法采用节点来离散求解域,特别适用于裂缝开裂过程的模拟。结合混凝土热传导问题推导了伽辽金无网格方法控制方程和基本算法步骤,编制了混凝土温度场计算和温度裂缝扩展过程模拟的无网格法程序,通过具体的算例验证了所编制的伽辽金无网格程序的正确性。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无网格法能够有效地模拟混凝土块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开裂发展过程,计算结果符合大体积混凝土块在均匀温降和基础强约束条件下的裂缝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4.
许锡昌  周伟  韩卓  秦尚林  李建新 《岩土力学》2010,31(Z2):115-118
基于某大型场平工程填筑质量抽检结果,探讨了粗料含量(粒径大于5 mm颗粒含量)、填料最大粒径以及填料级配情况对土石混合料现场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粗料含量逐渐增加时干密度呈逐渐增大趋势,但达到90%左右时,干密度离散性较大,建议粗料含量的合理值为60%~80%;同样,当填料最大粒径逐渐增大时干密度也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当超过松铺厚度(800 mm)的30%以后,干密度则逐渐减小,且离散性较大,建议最大粒径的合理值为松铺厚度的30%;填料级配良好与否和压实特性无明显的相关性,但级配应连续。该研究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水布垭超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启贵  常晓林  周创兵  周伟 《岩土力学》2010,31(Z2):247-253
通过对已建水布垭超高面板堆石坝的设计经验总结,从数值分析、工程类比、坝体分区,堆石体材料压实标准、施工填筑程序、面板浇筑时机、面板浇筑时其顶部与临时坝顶的高差等方面探讨变形控制方法,归纳、总结了水布垭超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的基本思路,以减小施工期坝体的不均匀沉降,改善面板在施工期、运行期的应力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116.
2010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一行12人与北京国土资源局延庆分局举办了“大地采风,走进延庆”文化共建活动。采风活动中,笔者饱览了龙庆峡、野鸭湖的自然风光,走访了县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深入感受到延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7.
GPS连续站水平位置坐标时间序列插值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连续站多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其观测值在时间序列上并非时时连续,数据整体不完整率甚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比例。研究发现:在地壳形变的分析中,这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某种形变信息的正确提取。因此,插值已成为一项提高资料利用率、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的必要途径。由于通常插值方法不注重空间上的联系,故对GPS的时间序列常难以给出恰如其分的插值结果。本文根据GPS连续观测资料各种信息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插值方法——"欧拉—周期—滤波—自噪"插值法。本文以天津GPS连续观测网为例,给出了实际操作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插值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各种信息不失真,较其它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8.
周伟  关键  姜涛  何友 《遥感学报》2012,16(1):132-142
提出了一种有效针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云影检测与阴影区域修复方法。基于同一地区时相相近的两幅影像,充分利用碎云及阴影的光谱特性分别对云影区域进行融合增强,然后采用Otsu算法求解最佳阈值自动检测出云及阴影区域,根据云影的出现会引起两幅影像局部相应区域明显的亮度变化,可排除亮地物和水体的影响,建立归一化的云影密度图,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组合与光谱直方图匹配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加以修复,利用SPOT 4影像进行的实验表明其修复效果完全能够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19.
肖宏彬  贺聪  周伟  肖果 《岩土力学》2013,34(Z1):22-27
利用四联装等应变直剪仪,对南宁非饱和重塑膨胀土进行一系列室内剪切应力松弛试验,探讨南宁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剪切应力松弛特性,得到诸多有益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剪切应力松弛曲线均属于不完全衰减型,剪切应力逐渐减少并趋于一个稳定值;膨胀土的松弛曲线都可以明显的分成3个阶段:瞬间松弛阶段、衰减松弛阶段、稳定松弛阶段。不同初始条件下不同时刻的剪切应力-应变等时关系曲线都是非线性的曲线,说明南宁膨胀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流变特性,是弹、黏、塑性体。膨胀土的含水率越高,或者竖向荷载越小,或者初始应变越大,或者时间越长,则膨胀土的流变特性及其非线性程度就越高。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通过改进剪切应力对数与时间对数的线性关系,建立南宁膨胀土在直剪条件下的非线性剪切应力松弛经验方程,能较好地拟合试验结果。非线性经验模型考虑了应变水平对应力松弛的影响,直观地反映出南宁膨胀土的非线性应力松弛特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可为膨胀土非线性应力松弛问题的计算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壳运动与变形最为突出的地区,最近几年先后发生了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因此,需探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的动态变化.利用最新版本的GAMIT/GLOBK/QOCA软件对该地区近些年来几乎全部GPS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了汶川和玉树地震前后的水平运动,它们分别是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