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9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针对现有无损检测技术在钢-混组合结构界面混凝土脱空损伤识别问题上普遍存在的测试成本高、识别精度有限及操作过程复杂等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麦克风冲击共振测试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四边约束矩形薄板振动理论,将钢-混凝土板局部脱空处钢板简化为四边固支约束的板壳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在ABAQUS中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钢-混凝土板有限元模型,将模拟所得脱空处钢板自振频率值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经验公式可有效适用于脱空区域处局部钢板自振频率的估计当中。其次,依据相关声学理论研究成果,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外部激励下钢-混组合结构声压场信号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及未设置脱空损伤的有限元模型所产生的声压响应存在明显不同,且未脱空模型中信号响应具有幅值大、周期长等特征;同时,针对一钢-混凝土板设置了8种不同类型的损伤工况,并利用麦克风传感器分别进行了基于冲击共振测试的脱空损伤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麦克风摆放位置对测试所得声压信号频响函数基本特征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且针对本试验所设置的损伤工况,该方法基本均能实现有效识别,但对平面尺寸在60 mm以下区域的测试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在对一特定损伤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基于麦克风冲击共振法的损伤成像测试,对该脱空区域的平面轮廓进行了有效识别。除此之外,将试验测试效果分别与传统红外热像检测法、超声波探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麦克风冲击共振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钢-混组合结构的脱空损伤识别问题当中,且具有非接触式、测试成本低、识别效果显著及操作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2.
新疆伽师地区位于南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3个构造系统的交接部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强震.地震应力触发理论认为,地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文中反演了1998年和2003年2次伽师地震的震源特征,重建了断层破裂模型;之后基于黏弹性松弛理论,计算了2次地震与2020年M W 6.0地震的相互应力作...  相似文献   
193.
中海名都高层住宅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海名都高层住宅是一结构布置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其特点是:底部1~3层是具有落地核心筒的大空间结构,上部4~33层为由四个剪力墙筒单元和作为楼电梯间的剪力墙核心筒组成的剪力墙结构,四个剪力墙筒单元与核心筒由局部楼板连接,上下部通过三层顶的梁式转换层衔接成为整体。作者设计了一个1∶20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多种地震动的26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充分的动力反应信号数据,从结构的宏观整体动力反应和预期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的角度,给出了模型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输入波下的动力反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试验研究表明,该结构在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大震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中间核心筒和四个剪力墙单元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能力,并没有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4.
曹亮  李宏  段其发  周云 《中国地质》2020,47(2):544-545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雪峰山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分布广泛(图1),湖南省陆续开展了几个针对基性-超基性岩镍钴铜金矿床找矿的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通道县长界岩浆硫化物型镍矿为典型代表。目前该区勘查程度较低,矿化控制程度不足,探获资源量小,但  相似文献   
195.
广西金秀县龙华镍钴矿床是近年来获得较多关注的热液型镍钴矿床,对于其形成过程,尤其是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方面的详细报道较少。龙华镍钴矿床的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可分为石英-红砷镍矿-辉砷镍矿、石英-辉砷镍矿、石英-镍黄铁矿-黄铁矿等三个成矿阶段,对代表成矿各阶段的伴生透明矿物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龙华镍钴矿床早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121~235℃,盐度主要为7.86~35.87 wt%NaCl,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135~223℃,盐度主要为13.77~35.87 wt%NaCl.,晚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96~180℃,盐度为3.21~26.64 wt%NaCl。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高盐度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判断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循环萃取了富镍地层中成矿物质的大气降水演变而成的含矿热卤水,同时混合有少量岩浆水和大气水,流体混合和流体冷却作用是导致该矿床镍钴矿物沉淀的重要因素。金秀镍钴矿床属新型中低温、中高盐度的热液充填型镍钴矿床。  相似文献   
196.
为了探讨桂东北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文章对桂东北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及其闪长质暗色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2±1 Ma,为首次在本区识别出了早白垩世闪长质暗色包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闪长质暗色包体的SiO2含量为55.66%~56.72%,MgO为2.26%~2.30%,Fe2O3T为10.43%~10.77%;寄主花岗岩样品的SiO2含量为68.33%~68.67%,Fe2O3T为3.73%~3.89%,MgO为0.60%~0.64%,具有较高的10000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整体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寄主岩石和暗色包体均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综合上述数据,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华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有关;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华南中生代时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呈幕式发生,从而导致华南发育多期次、多阶段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