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图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图来研究和讨论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大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龙门山—玉龙山—喜马拉雅山存在两条明显的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梯度带。它们是重要的构造地貌界线,将我国大陆分成三级由西向东逐级降低的地貌阶块。中国大陆阶梯地貌于晚期喜马拉雅运动中初具雏形。在新构造运动中,特别是发生于1.4—1.2MaB.P.的构造运动以来,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现今中国的地貌格局,主要是近100万年期间新构造运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52.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4.5、5.9、3.6和4.1m。磁性地层研究结果,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限出现于网纹红土层中部,距顶深部12.9m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出现在铁质网纹红土层中,距顶深度15.1-16.1m处。根据CandeandKent古地磁极性年表的模式年龄和热释光年龄,计算出沉积速率,进而计算出各层的界限年龄。结果表明,铁质网纹红土沉积于1232-869kaBP;网纹红土大约沉积于869-392kaBP;红色粘土沉积于392-101kaBP。九江长虹大道剖面代表了该地区从河流沉积、铁质网纹红土、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到风成黄土沉积的演变过程,并显示出准0.4 Ma的周期变化。这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构造层和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所反映的准0.4 Ma构造气候旋回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
本文依据太白盆地拐里村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物中花粉谱,重建当时主要为含桦树的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未见森林。孢粉波动幅度明显,记录了气候的强烈变化。该剖面存在四次孢粉贫乏事件(深度为15.6-15.8m、10.7-10.9m、5.6-5.8m和3.4-3.6m),其特点为木本植物花粉急剧减少,乔本植物花粉几乎为零,草本植物花粉增多。上述孢粉贫乏事件与渭南黄土古风化强度、磁化率以及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反映气候的冷暖波动基本一致,从而表明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54.
55.
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时空变迁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峰值在中国中、东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即以东亚夏季风降水或有效湿度为标志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盛期在各地的出现时间并不相同,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区偏早,长江中下游区稍晚,华南区最晚,而西南区又偏早。作者对导致这种穿时性的轨道驱动力和季风锋面移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有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古地磁学是一门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年轻学科.由于它在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引起地学界的极大重视,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本身的迅速发展.磁性地层学是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序列中所记录的地球磁场和岩石单元磁性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自1969年英国占地磁学家A·考克斯制定的最近450万年以来地磁极性变化的时间表以来,由于K-Ar法年龄测定的精度和古地磁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磁性地层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开始对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工作,为解决中国第四系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下限;黄土时代;古人类化石年龄;第四纪冰期和海侵时代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58.
松辽平原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平原的第四纪地层,过去尚缺乏磁性地层的研究资料.为了进一步修订地层表,我们用磁性地层学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吉林省榆树和长春地区以黄土为主的剖面,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和库伦旗地区的黄土剖面(图1),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并试以辽河以西地区的黄土地层,把黄土发育不够典型的松辽平原区与北方典型黄土区的第四纪地层,从磁性地层学的角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时空演化问题广受关注。应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测定方法开展高原古冰川的年代学研究,对青藏高原聂拉木、唐古拉山、义敦海子山和折多山等4个地区的第四纪冰碛物进行了\{10 Be\},26 Al和21 Ne暴露年龄测定,获得了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年代学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出现了多期第四纪冰期,分别为YD事件、末次冰期晚阶段、末次冰期早阶段、倒数第2次冰期和倒数第3次冰期。  相似文献   
60.
(一) 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是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同志生前根据我国地质实际情况,创立和倡导的两门地质学科。解放以来,它们不仅在找矿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水文地质工作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