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泸定昔格达组时代与川西高原隆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的沪定大渡河西岸海于坪,分布着一套厚度颇大的昔格达组河一湖相地层,为我国西南地区广布的昔格达组出露厚度最大的地点之一。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于剖面,出露的晚新生代地层厚度大于441m,底部为厚约30m的角砾层,上覆昔格达组,岩性为粘土、粉砂质粘土和泥质粉砂互层,厚4tim。昔格达组沉积结束后,大渡河下切过程中发育了至少6级河流阶地。其中,最高的T6阶地以昔格达组为基座,阶面海拔2230m左右,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30m。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子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二o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其中深度116.0~1525和3050~314.7m的两层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黄土状堆积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广泛发育厚层黄土状堆积,尤以金沙江左岸宁南县华弹一带最为 。其厚度较大而层理又不明显,且多钙质结核,通过对七条黄土状堆积的地层剖面作磁笥地层研究和热释光测年,确定该黄土状堆积的时代属布容正向极性时晚期,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  相似文献   
13.
中原邙山黄土及最近200 ka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位于黄土高原隆升区与华北平原沉降区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 ,是风尘源区就在黄河下游冲积扇扇顶部位的近源砂黄土 ,它记录了最近 2 0 0ka构造与气候耦合效应的信息 .在风尘堆积过程中 ,于倒数第二冰期末 ,约 0 .1 5MaBP ,发生了以沉积速率突然加快为标志的环境突变事件 ,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风尘沉积带来了丰富的物源 ,形成厚 1 5 .7m的S1古土壤和 77.3m的L1黄土 .邙山黄土 古土壤序列不仅详细地记录了东亚季风在这一特定地区的气候响应 ,而且清楚地反映了构造作用下黄河干流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引起的环境效应 .  相似文献   
14.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时代及其新构造意义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沪定大渡河西岸的海子坪,在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20m的谷肩上保存着一套厚约411 m的昔格达组河湖相地层。磁性地层初步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0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以下为吉尔伯特反向极性带。对比Cande和Kent的极性年表,沪定昔格达组的年代约4.29~2.60 Ma BP,地质时代应属上新世中、晚期。将沪定昔格达组与高原边界带外侧的汉源昔格达组进行对比,地层中记录的松山反向极性时与高斯正向极性时界面分别处于海拔2220 m和1040 m左右,两者之间的高为1180 m,这应是2.6 Ma BP以来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两侧地块相对隆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的宇宙核素暴露年龄首次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时期究竟发育了几次冰期及时代研究深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然而,老冰碛物的年代测定问题一直未突破。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就地成因宇宙核素(10Be,26Al)及宇宙气体(21Ne)的表面暴露年龄测定方法为冰碛物测年提供了条件。我们对青藏高原东部及腹地的第四纪冰川漂砾进行了核素年龄测试研究,并初步讨论了高原第四纪冰川发育及古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候雪线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0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雪线高程,进而探讨中国大陆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冻土与气候参数的相关关系,结合现代多年冻土分布,依据我国104个气候台站的气象数据,计算出年平均温度、年较差和多年冻土线理论海拔高度,研究我国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高程明显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控制,自北向南海拔高度逐渐增大。东部地区的多年冻土线高程从东北的<1200m,至海口附近增到5700m;西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高程从阿尔泰山的2600m,至昆仑山增至4500m左右,要比东部同纬度的冻土线高出1400~800m;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线高程基本上稳定在4500~5000m.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中国现代气候多年冻土线与气候雪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的冰碛层与环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最近3.4 Ma青藏高原尤其是南部可见七套冰碛层(自新至老M0—M6),M1—M6上对应发育古土壤MS0—MS5,除M0和MS0外,形成于六次冰期和五次间冰期。通过与黄土高原对比,除M6外,可用黄土-古土壤序列确定它们的年代。分别以M0—M5上的古土壤为标志,算出高原于1.56—1.23 Ma B.P.、平均高程约2500m开始整体隆升、经历时约0.4 Ma的三个阶段,在0.075 MaB.P.已升到4300m,上升速率从2.0、2.5、2.8增至8.7 mm/a,导致冰期雪线升高,冰进范围缩小。冰期和季风气候变化及阶段性隆升共同决定了高原的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 Sanmenxia area is located at the SE marginof the Loess Plateau,where a thick-layered loess de-posit developed(Fig.1).Previous research has al-ready been carried out on some loess stratigraphy inthe area(Teng,1988;Xie and Jiang,1987;Yue,1985,1984),which concentrated on petrostratigra-phy and magnetostratigraphy.Further environmentalinvestigation has not yet been pursued.After the ge-ological survey(Zheng et al.,1992;An et al.,1989;Ding and Liu,1989),more integrated str…  相似文献   
20.
吴锡浩  钱方 《地质论评》1964,22(4):289-297
一、引言河流搬运的砾石,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河床适当的部位上沉积下来。这些砾石的沉积特征,反映着流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因此,河床砾石的研究,能帮助了解河流发育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不同地质时期岩相和古地理的研究,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