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数字化过程中图形数据输入时引起误差的原因,说明了误差校正的原理,通过几何变换、最小二乘法线性校正、分块校正等方法对图形数据进行校正,经过仿射变换、双线性变换、平方变换、双平方变换、立方变换、四阶多项式变换等对图像进行校准。实践表明MAPGIS提供的误差较正功能模块进行图形校正,在地质图件的应用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都安石漠化趋势遥感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虹  陈三明  李锦文 《国土资源遥感》2002,(2):15-19,28,T002
通过遥感技术在广西都安县石漠化预测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讨论了应用遥感技术圈定石漠化区域与遥感地质填图的异同 ,提出了“对石漠化区域的确定也就是对满足条件DR∈DC∩DV区域的确定”的数学分析结论和两种提取石漠化遥感影像信息方案 :一种是以石灰岩波谱特性和热性质参数为基础 ,直接从TM像元亮度 (或灰度 )数据中提取石漠化影像信息的方案 ;另一种是以植被波谱影像模型和图论为基础 ,通过对DC 与DV影像区域的图形关系逻辑运算 ,间接提取出裸露石灰岩分布区域的整体图形信息 (即边界线信息 )的方案。通过试验区 1991年和1998年两种TM时相的 30× 2种像元分析法试验 ,确定出以TM6波段图像为中心波段的最佳假彩色合成增强处理方案。将此方案用于对都安县全区 1991年和 1998年两种时相的TM图像处理 ,获得了“都安地区石漠化范围正在扩展 ,而这种扩展与当地人类活动加剧有关”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KL变换在阳春—石录地区分散流数据发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阳春—石录地区的二轮找矿中,采用数字图像处理KL变换技术,对812km^2、1:50000比例尺的成矿元素——Cu、Ph、Zn、W、Mo、Sn、Ag、Hg的分散流数据,开展了以隐伏矿床数据发掘为目标的地球化学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这8种成矿元素组合的KL变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主因子图像特征的提取,结合单元素彩色编码图像分析与综合地质解译,获得了过去采用常规化探数据处理方法难干蔟得的隐伏矿床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个新的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4.
桂林城市地面岩溶热蚀沉降遥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Landsat热红外波段TM6、近红外波段TM5和可见光波段TM1的综合信息图像处理,结合丫吉村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土层下石灰岩蚀随气温变化数据以有1987-1996年10年内桂林城市气温观测数据,发现城市热岛效应会对处于特殊岩溶地质环境中的桂林市造成一种特殊影响--城市地面整体岩溶热蚀沉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桂林城市岩溶热蚀沉降动力学模型和发展演化模型,从而为开展基于t-GIS的桂林城市地面整体岩溶热蚀1沉降定量预测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山花岗岩体与姑婆山花岗岩体是广西桂东地区相邻的2个花岗岩体,与该地区多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探明它们的成因关系对扩大桂东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前景具有实际意义。由于花岗岩体断裂构造的形成与花岗岩体成岩地质作用关系密切,因而通过其空间分布特征来分析比较相邻岩体的断裂构造特征有助于对岩体成因关联性的探讨。以ETM+遥感图像为信息源,在对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体遥感图像开展了SN,EW,NE和NW这4个方向的线性构造信息提取基础上,对2个岩体的遥感线性构造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对比玫瑰花图分析、对比等密度图分析以及对比趋势面模拟岩体断裂构造应力场分布分析,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获得2岩体在成因上所具有的关联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刘超  吴虹 《中国岩溶》2013,32(1):100-107
为探索局域生态环境变化对桂林市整体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选择漓江沿岸北从刘村南至街底共8个峰丛地貌区作为研究对象(编号为No.1~No.8),并以1986、1991和2006年3个时相的Landsat-5卫星影像的TM数据为信息源,采用基于ROI的定域定量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与岩溶地质学资料,对这8个岩溶峰丛区的遥感生境指标即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缨帽变换中的绿度分量TC2作定域提取和纵、横向分析(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研究表明,2006年岩溶峰丛区的NDVI和TC2最高,生态环境最好,1986年次之,1991年最差,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阶段里,由于桂林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环保,岩溶峰丛区的生境曾受到较不良影响,但进入本世纪以来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空间上各峰丛区NDVI大于4.0和TC2大于20的地块呈现斑状或条带状分布,且自1991年以来有向全区扩大的趋势。同一区域不同时间NDVI和TC2变化具有1991年低,1986年、2006年高的趋势,而同一时间不同区域NDVI和TC2也存在着差异,由好到差其关系为:No.5>No.4>No.3>No.8>No.7>No.6>No.2>No.1。   相似文献   
17.
以闽南地区为研究区域,以E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广泛收集、分析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区域内断层活动情况,进而提取研究区线性构造信息,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对闽南地区主要断裂的分布情况及活动性做系统的分析研究。同时对闽南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及构造应力场,线性构造和水系的分形分维,地震活动及其危险性和地热异常等主要影响因子做初步探讨。在确定影响断裂活动性的主要因素后,对研究区进行初步分区和定量化评价。最终判定研究区可圈定为:相对较不活动区、相对较活动区、相对活动区3个活动性级别。其中相对活动区面积占整个研究区3/5以上;相对较不活动区面积较小,造成相对活动的关键性因素是地震、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8.
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流域水土流失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成英  吴虹 《中国岩溶》2009,28(2):206-211
为了给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发展演变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选择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两期遥感影像对该区影响水土流失的三个主要自然要素,即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信息提取,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平台,参考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对该区两个时期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查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越容易流失,而且水土流失强度级别增大;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强度起着控制性作用,为抑制并缩减水土流失面积,应保护植被,退耕还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比较缓慢,导致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上述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水土流失的监测、评价、预测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环流背景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利用近50年来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有利于中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少发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分布主要是沙漠边缘干旱化不稳定过渡带的产物,即在同样的大气条件下,下垫面条件决定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时间分布主要与大风有关,在日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中都是如此,即在确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大气(风)状况决定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蒙古低(槽)、乌拉尔高(脊)的环流形势配置是沙尘暴过程中的典型背景条件,不仅在天气尺度是如此,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也是如此;河西走廊沙尘暴的EOF分析表明,沙尘暴频数在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上升幅度已接近总下降幅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吴虹 《安徽地质》2023,(3):239-243
本文分析的地质滑坡是贵州道真自治县暴雨引发的土质滑坡地质灾害的典型案例。通过野外实地勘察,结合工程地质原理,综合运用钻探、剖面测量等方法,查清滑体、滑带和滑床的岩土性质,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认为二级陡坎临空面给滑坡创造剪出空间在降雨作用下导致坡体下滑。经稳定性分析,采取中部抗滑桩+坡体截排水+坡面修整+监测的综合防治方案。采用此方案治理边坡,其稳定性达到了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