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依托2012年夏季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对楚科奇海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纲水平上,该海域的优势类群包括青绿藻clade Ⅱ(37.5%)、金藻纲(36.4%)、沟鞭藻纲(8.9%)、银耳纲(7.1%)、中鼓藻纲(2.4%)和旋毛纲(1.1%);其中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占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85.2%,显示该群落处于快速生长期。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中鼓藻纲与硝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盐度和亚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青绿藻clade Ⅱ则与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北冰洋的氮限制和海冰快速融化等过程均会影响其中的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有待未来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孤立对流云是江淮地区重要的降水云系,通过分析江淮地区2013—2016年6—9月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统计得到664个对流云,其中孤立对流云196个,占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频率的29.5%,7月和8月是江淮地区孤立对流云的高发期,6月相对较少,9月最少,同时12:00(北京时,下同)—18:00是孤立对流云的高发时段,05:00—07:00孤立对流云发生频率最低。针对2013年7月20日安徽定远出现的孤立对流云个例,综合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和C波段连续波雷达探测资料,发现此次暖区孤立对流云内部强反射率因子中心交替生成,导致内部反射率因子呈强弱交替出现的波状结构,沿着移动方向由弱到强,降水粒子下落速度与之对应,降水粒子最大落速出现在孤立对流云中下部的强反射率因子区域,速度超过10 m·s-1。  相似文献   
13.
王振会  汤敏  詹奕哲  赵航  吴月 《遥感学报》2014,18(5):1098-1116
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能够探测到晴空区域内由大气水汽、沙尘气溶胶等物质含量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微弱的纹理信息,通过追踪水汽和沙尘气溶胶纹理的移动可以反演出风场。然而这些信号很容易受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需使用合适的算法来减弱地表温度干扰、提取微弱的示踪物信号。本文结合分裂窗差值理论,对使用分裂窗差值算法提取晴空区微弱示踪物信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应用于晴空区风场的实例反演。数值模拟图像的结果显示,分裂窗差值算法可以削弱地表对示踪物信号的影响,突出水汽和沙尘气溶胶的分布特征,验证了分裂窗差值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实例分析也表明,使用分裂窗差值图能够反演出单通道云图难以得到的晴空区低层风场,且反演结果与NCEP风场资料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