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01.
TUVR型紫外辐射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台Eppley实验室的TUVR紫外辐射表, 设计并进行比对观测试验, 定量了解TUVR型辐射表测量误差来源及贡献, 了解该辐射表性能, 从而提出数据订正方法。试验结果表明:TUVR型辐射表测量误差来源于感应元件和散射片两部分; 感应元件的衰减率y与使用时间t (月) 呈线性关系。散射片的测量误差跟一个地区的污染状况有关。清洗后散射片透过率与原始水平的透过率仍能保持线性关系, 不影响其余弦订正能力。订正后的结果与标准测量值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02.
沿海工业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与海盐气溶胶粒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兑 《广东气象》2009,31(2):1-3
我国28年前在粉尘污染时代建立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描述新型复合空气污染类型,尤其是不能描述细粒子污染的情况,能见度(vis)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关系比较大,而与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关系不大。vis与PM2.5,尤其是PM1有非常好的关系,因而目前用vis来描述灰霾天气是最好的指标。2008年珠三角灰霾的减少与大气环流形势有关,东亚环流径向度较大,冷空气影响岭南地区较为频繁;与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海啸引发的加工业开工不足、物流减少亦有关联;另外各级政府对大气环境的治理收到成效也是灰霾天气减少的重要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工业城市灰霾天气增长较快,沿海工业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与海盐气溶胶粒子的氯损耗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3.
人工增雨催化剂对环境的影响甚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兑 《广东气象》2005,(3):16-16
介绍了常用人工增雨催化剂的种类与使用情况,并且讨论了这些人工增雨催化剂播云后对环境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广州夏季硫酸盐巨粒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兑  甘春铃  何应昌 《气象》1995,21(3):44-46
作者分析了1987年8-9月广州观的硫酸盐巨粒子资料,主要结果是:(1)干直径大于2μm的硫酸盐巨粒了平均浓度1.2个.L^-1,平均含盐量3.0μg.m^-3,其中干直径大于4μm的特大粒子平均为0.6个.L^-1,均低于南海西沙永兴岛的结果。(2)浓度谱是典型的准单调下降型幂函数递减谱,其谱型参数与永贪的结果甚为接近;质量谱在单对数坐标中为较为平直的分布,表明各谱段粒子对含盐量均有贡献。(2)  相似文献   
105.
吴兑  关越坚  毛伟康 《大气科学》1991,15(5):124-128
本文分析了1987年8至9月间在广州观测的Cl~-巨盐核资料。主要结果有:①干直径大于2μm的Cl~-核平均浓度31个/L,平均含盐量0.84μg /m~3,其中于直径大于4μm的特大核平均为3个/L,最大于直径25μm,均远低于南海海域的值。②浓度谱呈典型的单峰型幂函数递减谱,谱型窄而光滑;质量谱也表现为单峰分布。③盐核的日际变化与天气系统有密切关系,台风活动可造成海盐粒子浓度的大量增多,形成所谓“盐核暴”现象。  相似文献   
106.
华南地区大气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提供讨论华南地区酸性降水形成机制的背景资料,1988年1月与8-9月,在广州、柳州、韶关、南宁、阳朔、龙门使用Andersen气溶胶分级采样器采集了分级气溶胶样品,并对水溶性的F^-、Cl^-、NO3^-、SO4^--、Na^+、NH4^+、K^+、Ca^++、M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业城市中粗粒态粒子显著多于清洁地区。工业城市气溶胶水溶性成分中的SO4^--、Ca^++显著高于清  相似文献   
107.
1.引言 1980年以来,为研究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酸雨问题,我们在这个区域采集了雨和雪的样品。为研究空气污染源、输送和转化,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采集了气溶胶样品;为研究酸雨形成的机制我们也采集了一些空中云水样品。不同种类样品的化学分析提供了从云的凝结、到云内清除和云下冲刷  相似文献   
108.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NCAR/NCEP1958~1997年共40年资料对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8月上旬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进,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在我国东部大陆推进得很快,到达南海后继续向南推进,最后导致9月中旬左右南海夏季风从南海撤退。就个别年份而言,最早的撤退时间是8月中,最晚的是10月中,可以差两个月。南海夏季风撤退与建立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雨带的建立都是爆发性的,在全区域几乎是同时建立,但撤退是由北向南缓慢撤退的,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撤退期间,南海降水形势变化不大,但在撤退之后,南海夏季风雨季转变为ITCZ雨季,其相应和雨区随着太阳南移向南推进。南海夏季风撤退后,南海降水30~60天振荡明显减弱,而准两周振荡仍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09.
华南准静止锋暖区内降水的物理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兑  甘春玲  陈位超  游积平 《气象》1994,20(2):18-24
介绍了一次华南准静止暖区内降水的物理化学特征的综合观测分析结果。主要有:①暖区内积云降水雨滴浓度不高,但滴径较大,谱型以多峰谱为主;②雨水pH值较低,平均4.43,离子成分中NO3,Cl,SO4,NH^+4,Na^+的浓度较高;③本次降水清除了气溶胶总质量的45%,对Cl,F,NO3的清除率较高;④由于气溶胶中阴离子被雨水清除的效率较高(主要是NO3)而阳离子的清除率低,致使雨水pH值下降,这可能  相似文献   
110.
宁夏一次暴雨的地面雨滴谱和雷达反射因子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日降雨量超过50mm的暴雨,在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平原平均3至10年出现1次;宁夏中部6月份一日内出现50mm以上降水是几十年一遇的少见过程。1983年6月18日08时左右,宁夏平原各站先后开始降水,到当日21时至22时降水先后结束。过程雨量有两个站超过50mm,其中降雨中心中宁站达59.9mm;5个站超过30mm;12个站超过20mm,都达到了大雨和暴雨,其雨量分布如图1所示。经分析,这次暴雨是由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低涡沿黄河北上并与西北方向下来的冷空气配合,造成地面图上河套锢囚锋在中宁附近发展而形成的,属于层云和积云的混合云降水。 在如图1标出的7个站采用滤纸色斑法进行了雨滴谱观测,共取到地面雨滴谱475张,取样时间间隔5至1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