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程选址、防震减灾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等均需要地震地质灾害基础数据,但地震地质灾害种类多、信息量大,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并实现共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GIS技术,以ArcGIS为系统平台,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首先,基于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对应的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的总体架构;对构建地震地质灾害系统存在的数据标准化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唐山地震为例,建立了示范性地震地质灾害GIS系统。  相似文献   
22.
23.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水平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25.
根据近41年的现代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并结合历史强震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河北平原地震带各分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地震带存在7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其中,唐山—迁安段和东明—阳谷段处于低b值、高应力状态,属于大震后晚期余震活跃或断层震后调整运动结果;昌平—宝坻、天津—肃宁段、新河段、邯郸—磁县及汤西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均处于相对低应力下的频繁或稀疏小震滑动.因此,河北平原地震带未来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7.
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征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收集整理235个实际钻孔资料并建立了2820个计算工况,运用一维波动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类别场地条件,研究在不同强度、频谱特性的地震动输入形式下,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重点考察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地表峰值放大倍数的一般经验值.由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没有考虑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强度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地表峰值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了研究区近10年来998个场地钻探数据和500组土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然后统计得到研究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建立场地力学分析模型,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不同地震强度下基于场地条件的地震影响分布图.  相似文献   
29.
1 不同概率水准地震动参数之间关系 收集了渤海27份石油平台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报告,统计出46个平台的海底泥面峰值加速度,分别为重现期200年、1000年,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计算了不同概率水准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和分析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0.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得到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Ka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值,大震水准下更为突出。因此,如在北京地区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调整系数,可能会低估北京地区中硬场地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最后指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明显具有区域性,应根据详细的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结果,合理地确定场地地震动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