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9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生物群及其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从下至上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它们主要的岩石组合为陆相火山岩熔岩、火山碎屑岩和间夹的河流-湖泊相沉积岩。九龙山组、髫髻山组(165-154 Ma)火山沉积岩系中发育以带毛恐龙(近鸟龙)、哺乳动物、翼龙和昆虫类等为代表的燕辽生物群(J2-J3),晚侏罗世末期土城子组时期(154-139Ma)该生物群大多数生物属种消亡,并在早白垩世早期(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144-120Ma)萌生新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K1),以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鱼类和昆虫等为特征。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表现了明显的演化关系,响应着古环境变化与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复杂地球表层圈层作用。  相似文献   
32.
豫西汝阳盆地蟒川组陆相地层发育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蟒川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汝阳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在汝阳盆地早白垩世九店组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3~130Ma,结合九店组—陈宅沟组—蟒川组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接触关系等,认为汝阳盆地恐龙动物群及其赋存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33.
在河南省汝阳盆地原划分的古近系始新统"蟒川组"中新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个动物群主要以植食性的巨型、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兼有鸭嘴龙类及肉食性小型兽脚类、大型肉食龙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经初步研究确认至少有10种以上新属种恐龙,还有大量的恐龙蛋壳、龟鳖类、双壳类、植物类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被称为"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代表了我国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早期的恐龙动物群,其分异程度也比以前想象的高得多。而轮藻、介形虫和孢粉等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地层叠合关系和区域对比等综合分析,更多显示了汝阳盆地赋存恐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特征。无疑,汝阳盆地原划分为始新世的"陈宅沟组"、"蟒川组"应为白垩纪,至于是早白垩世中晚期或是晚白垩世早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34.
报道了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晚白垩世秋扒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化石包括单枚牙齿、一几乎完整的背椎体、不完整的肋骨和坐骨。虽然化石材料少,难以确立属种,但是这是除中原龙产地外,中原地区发现的第二个甲龙类化石点。该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甲龙类的迁徙及其古地理分布特点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5.
记河南汝阳白垩纪一新的巨型晰脚类恐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产自河南汝阳地区晚白垩世早期莽川组一新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巨型汝阳龙(新属新种):Ruyangosaurus giganteus gen.et sp.nov..它具有以下特征:神经棘低,缺少椎前关节突隔板,神经弓的侧面具有大的、不规则的三角形凹,前关节横突隔板前后伸展,胫骨粗壮,达127 cm等.汝阳龙的发现显示在晚白垩世早期蜥脚类恐龙发生的分异程度要比以前想象的高得多.  相似文献   
36.
在山东青岛地区发现了鸟脚类恐龙化石。根据尾椎椎体、肱骨、肠骨和股骨形态特征判断,它属于小型鸟脚类恐龙。虽然目前发现的材料较少,种属归属存在一定困难,但它对于研究鸟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及地层划分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化石为将来在该地区进一步发现更多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37.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近乎完整翼龙骨架,确立了鸟掌龙类一新属新种:崔氏北方翼龙Boreopterus cuiae gen.et sp.nov.。崔氏北方翼龙以其数量多的牙齿,且前部的九对牙齿大于后部的牙齿,上下颌的第四对牙齿稍微大于第三对等特征不同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的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38.
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红层厚度大于4km。根据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南雄群的大风组、主田组和贞水组,上湖组和丹霞组。大风组厚837m,由砾岩和砂砾岩组成;主田组厚为1200m,由含砾的紫红色砂岩,分选性差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伴有条带状粒砂岩、粉砂岩、含砂质泥岩组成。主田组富含钙质结核,河源龙(窃蛋龙科),龟鳖类化石发现于本组中。贞水组沉积厚900m,由粗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粒状的砾岩和斜层理发育的砂岩。上湖组厚280m,由紫红色的含砾石粗砂岩夹粉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39.
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8月26~29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  相似文献   
40.
河南汝阳白垩纪一新的结节龙类恐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一新材料,命名了一新的结节龙类甲龙——洛阳中原龙(新属新种),Zhongyuansaurus luoyangensis gen et sp. nov.。其头骨的形态和尾椎的特征显示该标本属于结节龙类甲龙。它以头骨长宽比约为1.4∶1、头骨顶骨区平坦,顶视,头骨的后边缘及眼眶之后的侧边缘平直;肱骨远端与近端的宽度几乎相等,肱骨近端后表面的M.latissimus dorsi和M.teres major附着处为凹陷面而不是疤结,以及坐骨主干较平直等特征区别于其它的结节龙类甲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