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滇西北兰坪盆地李子坪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闪锌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蕴含着与成岩、成矿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李子坪铅锌矿床位于兰坪盆地北部,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于侏罗系花开佐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夹泥质岩组合建造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环境,以富含 Ga、Ge、Ag、Cd、Tl、Ni、Cu 和 As 等微量元素,亏损 Fe、In、Sn、Mn 和 Co 等元素为特征.总体上,该矿床闪锌矿中 Ag、Ga 和 Fe 等微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喷流沉积铅锌矿床(如白牛厂、老厂和大宝山),更不同于夕卡岩型矿床(如核桃坪与鲁子园),而与一般 MVT 型矿床(墨西哥 Tre Marias、云南会泽和贵州牛角塘)和金顶铅锌矿床类似,但 Cd 含量明显低于 MVT 型矿床和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暗示其独特的成矿机制.稀土元素研究显示,闪锌矿与赋矿围岩的REE 分布模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不同于兰坪盆地富碱岩体,暗示该矿床闪锌矿的 REE 分布模式受围岩地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闪锌矿Cd、Fe含量与矿化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锌矿是在许多矿床中最常见的矿物.闪锌矿的Cd、Fe含量与矿化阶段关系的研究,可以推断矿液演化史和矿床形成环境变化史.对矿床评价及勘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分析国内外200多个矿床闪锌矿Cd、Fe含量数据,有8个矿床注明了闪锌矿形成的矿化阶段.其中4个矿床早阶段产生的闪锌矿比晚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富Fe、贫Cd,4个矿床早阶段结晶的闪锌矿比晚阶段形成的闪锌矿既富Fe,又富Cd.反映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和物理化学环境,矿液来源及演化史绝然不同.  相似文献   
93.
白云鄂博西矿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迄今已近90年。该矿床不仅仅是铁矿,而成为铌-稀土多金属矿床,其中稀土储量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国内外许多地质专家进行了多次考察和研究。曾有人预测矿区应有火山岩存在。直到1982年笔者才在西矿发现了火山岩。这些火山岩赋存于铁矿体附近的板岩中。它们是中酸性火山岩系列。包括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英安质熔结角砾岩和英安岩。这些火山岩具斑状构造,基质为隐晶质凝灰构造。英安岩基质为微晶结构。长石和石英斑晶微裂隙密布,石英有很好熔蚀的港湾结构,长石发育次生边,还见到火山玻璃及其碎屑。  相似文献   
94.
贵州修文小山坝铝土矿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前人已经积累了大量贵州铝土矿的研究成果,但关于铝土矿与其中稀土元素的关系至今不清。本研究以修文小山坝铝土矿为例,通过ICP-MS分析测试,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中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向右倾斜型,具明显Eu负异常,与下寒武统娄山关群含泥质白云岩稀土特征参数和配分模式相似,指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以下寒武统娄山关群含泥质白云岩为主,在相对氧化环境下经风化作用成矿。矿床中稀土元素主要富集于矿体及其周围,与Al2O3含量具正相关关系。矿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大多达到或超过综合利用标准,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5.
银矿与萤石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矿床,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银矿床多分布于萤石矿密集区,一些银成矿带与萤石成矿带基本一致。银矿中一般共生或伴生萤石化,萤石矿中多含有很高的Ag,甚至形成银-萤石矿床。银矿化的时代通常与萤石矿化时代相似或接近,说明一些银矿床与萤石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因而萤石可以成为寻找银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6.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Gacun and Laochang large-sized marine volcanic rock-type Ag deposits in the Sanjiang (Tri-River) area of southwestern China and of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subvolcanic rock-type Ag deposits in the Tianshan area of Xinjiang, and in the East area, Chin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arine volcanic rock-type Ag deposits occur mainly in the second-ordered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s developed in island-arc and rift tectonic environments. The Ag deposits show an obvious zonation, with vein-network mineralization in the lower parts and hot water sedimentary rock-hosted stratified mineralization in the upper parts.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downwards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follows the order of As(Au))→Ag, Pb, Zn→Cu. The whole rock Rb-Sr isotopic isochron age of layered orebodies in the Gacun deposit is 204±14 Ma, 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is Late Triassic in age.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subvolcanic (porphyry) rock-type Ag deposits were formed later than the country rocks. The ores exhibit disseminated, veinlet disseminated, network and lumped structur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deals with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subvolcanic rock-type Ag deposit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Ag deposits or silver itself and fluorite, halogen-family elements and manganese.  相似文献   
97.
陕南勉略宁地区铜厂矿区的钠长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霖  刘铁庚 《矿物岩石》1997,17(4):9-14
本文通过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Rb-Sr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认为铜厂矿区内所分布的钠长岩形成时代为海西早期,由于海西早期闪长岩的侵入,带来了气液和热,使周围郭家沟组细碧岩中的部分Na质析出,并交代与之接触的闪长岩而形成钠长岩。  相似文献   
98.
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分散元素富集矿床类型的成矿专属性特点。研究发现,不同的分散元素与特定类型的金属矿床有着对应关系,相应类型的矿床也就是目前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分散元素矿床类型。产生这种成矿专属性的原因之一是分散元素与对应的主成矿元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它们可一同活化、迁移和沉淀成矿。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提示其找矿的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与之对应矿床类型的发现和找寻。  相似文献   
99.
海水中铬(Ⅵ)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Ⅵ)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大于16 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Ⅵ)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dm3.  相似文献   
100.
贵州铝土矿中伴生元素综合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霖  潘自平  程曾涛 《矿物学报》2007,27(3):388-392
矿产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综合利用将成为今后某些金属的重要来源。贵州铝土矿床多富含镓、钪、稀土元素等稀有伴生有用元素,且矿石冶炼后的残渣.赤泥中更加富集这些元素,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本文认为通过对铝土矿中这些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规模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合理的工业技术,不仅可为我国稀有金属元素提供战略基地,同时也能为铝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产业及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