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为分析喀什平原区300 m以浅地下水年龄和更新速率,准确划分地下水流系统,采用了3H和14C放射性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采集的120组地下水样品中3H和14C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喀什平原区不同区域地下水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潜水氚值为12.2~39.6 TU,地下水年龄从山前冲洪积砾质平原至细土平原区逐渐增大,为10~50年;在中部库木塔格背斜隆起一带,潜水氚值小于10 TU,地下水年龄大于500年,形成地下水年龄分水岭;区内地下水14C年龄约为2 000~13 000年,反映了地下水补给时段差异较大。从山前冲洪积砾质平原上游至冲积细土平原中部地区,地下水更新速率约为2%~7%,属积极交替带;冲积细土平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更新速率约为1%~2%,属较积极交替带;在冲积细土平原下游地区,地下水更新速率均小于1%,属弱交替带。  相似文献   
12.
新疆曲曼高温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新疆曲曼高温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背景,利用水质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热田及其邻区一带地热水、浅表冷水及冷-热过渡水的基本化学组分和地热水标性组分特征,并研究了热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运移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深部热储的水岩平衡状态,计算了热储温度。研究表明:地热水的化学成分以Na+、Cl-和SO2-4为主,Ca2+和HCO-3次之,为典型的高温地热流体化学类型;地热流体在热田中部呈垂向上涌,在热田南部、东部及北部地热流体经深部垂向上涌后发生了明显的侧向径流;曲曼地热田深部热储为还原环境,渗透性较强,具中强的地热活动背景,计算热储温度在114~186 ℃之间,温度背景中等偏高。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曲曼地热田位于帕米尔高原中东部的塔什库尔干谷地北段, 钻孔揭露最高温度162 ℃。文章测定了曲曼地热田地下热水和地表水样品中的氢、氧、硫、氦等同位素, 结合B、Br、Cl等地热地球化学特征, 对地热田的补给来源、补给区高程和气温、热源、循环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 地下热水中δ18O为–8.00‰ ~ –10.77‰, δD为–72.50‰ ~ –82.12‰, δ34SCDT为21.10‰~23.76‰; 其他水体中δ18O为–10.50‰ ~ –13.03‰, δD为–81.68‰ ~ –93.87‰, δ34SCDT为1.16‰~7.05‰; 4He值为0.01×10–4, 3He/4He为0.397 Ra; 地下热水中B含量为2.6~13.1 mg/L。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曲曼地热田δD-δ18O分布在大气降水线下方且具有向右上方延伸的特点, TDS值为1~4 g/L, rNa/rCl(毫克当量比值)>0.85, Cl/Br(体积分数比值)>300, 是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循环型地下热水, 补给区为地热田西南侧的高山区, 其高程约4657 m, 雨季气温–3~2 ℃; (2)曲曼地热田孔口出水温度较高、热储温度较大的ZK7、ZK22表现出较大的“氧-18漂移”量, δ18O漂移值分别为2.12‰和2.35‰, 推测其属于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 (3)地下热水比冷水富集D超过4‰, 34S同位素显示地下热水体具有深源硫的特点, 3He/4He具有大气和地壳混源的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地下热水中B的质量浓度是其他水体的27倍多, 说明地下热水循环深度较大, 同时在深循环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初生岩浆水混入。  相似文献   
14.
位于罗布泊的捷山子断裂,在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平面上由2-3条断层组成。罗布泊东台地以东,断裂在地貌上构成较宽阔的断裂谷地或断陷盆地的边界,同时也构成了元古界、花岗岩体与古近系、新近系以及第四系的分界。在罗布泊东台地断裂切割由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积物构成的东台地(雅丹地貌)。在赛里克沙依断陷盆地,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洪积扇及冲沟Ⅰ、Ⅱ级阶地,并形成长约40 km的断层陡坎。捷山子断裂的中、西段在晚更新世有过显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阜康南断裂带古牧地断裂段是发育在古牧地背斜北翼的逆冲断裂,由南倾的主干断裂和南侧的反冲断裂组成,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新活动性明显,地表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地貌现象.文章在大红沟附近通过变形阶地测量、探槽开挖和热释光(TL)年代测定,获得古牧地断裂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7mm/a左右,全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3~0.18mm/a,速率明显变小.古地震研究表明,古牧地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垂直错距在1.4m左右,离逝时间已达8ka以上.古牧地断裂全新世以来的运动速率偏低,很可能意味着该断裂需要一次强震来释放存储的弹性应变,表明古牧地断裂具有很大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新疆乌苏33号石油探井的喷涌现象及调查情况,对该探井喷涌水样的测试结果与背景资料进行了对比,根据该地区的井水温梯度数据理论计算了喷涌水深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史杰  高小其  魏若萍 《内陆地震》2006,20(4):353-359
根据博古特2604号井近15年的水位资料变化情况,以井距500 km为扫描半径,对在其范围内发生的中、强地震和水位资料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该井在其映震范围内的5级、6级和7级地震前水位各有不尽相同的异常显示特征,随着震级的减小,震中距的增大,异常特征由长时间的年变异常或不稳定的下降、上升转为短期的阶段性的上弯高值异常,直至异常消失。由于博古特井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对南北天山发生的地震在震前都有较为良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北段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帕米尔构造区中东部地热地质概况,分析了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北段地层和岩性条件、断裂的几何展布和运动特征以及钻孔内地温和地热流体化学基本特征,提出了研究区地热地质概念模型。分析结果认为:谷地内地热异常显著,赋存高温地热资源;地热流体的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裂隙系统是热流体储存和运移的空间;热源为元古界基底之下的热液侵入活动,新生代侵入岩体放射性生热为附加热源;盖层为新近系泥岩、砂岩、砾岩以及上覆的第四系松散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研究喀什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水补、径、排条件,搞清地下水资源量和供水潜力,在充分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喀什平原区地下水稳定同位素(D、~(18)O)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部分较低的D、~(18)O同位素组成来自山区贫重同位素冰雪融水及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山前冲洪积平原潜水和冲积细土平原承压水分属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南部盖孜河地下水多来源于西昆仑高山区,细土平原区部分地下水来源于南部中低山丘陵区。研究区北部克孜勒河地下水来源于西南天山。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清水县07#流量井先后多次出现过水变蓝的现象.该井位于地热异常区,地下深部流体活动异常.本文通过清水流量井地质环境调查,从物理化学两个方面分析了地下气体的成因、储存及运移机理,并利用地下流体"气-液二相对流模式"快速运移机理,结合异常期间水质分析的结果,探讨了清水流量井水变蓝现象的原因,对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