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2006年3月31日在吉林前郭-乾安发生Ms5.0地震(443°6′N,1240°3′E)。本文对震前白城、前郭、四平、敦化4个台站出现的地下流体各测项异常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在我们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BBVS-60地震计和EDAS24IP数采组成的地震仪系统总结出了针对台站日常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使得台站人员对数字地震仪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产出高质量的数字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边境地区地震监测,提高现有地震监测能力和精度,拟在吉林龙井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台阵设9个观测点,呈同心圆状分布。依据区域调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从地形地貌、地质及构造和水文及工程地质等方面,对拟建台阵区域进行详细踏勘,结果表明,所选台阵建设地区满足地震台阵选址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延边地震台两套数字地震仪,分别对100个地震的震级与标准震级作了比较,可以看出,JCZ-1地震仪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往研究主要比较模拟和数字地震仪的震级偏差,本文针对不同的数字地震仪,讨论了两者差别,得出了延边地震台的远震震级校正参数。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的观测数据,采用Hypo 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3年10月31日~12月10日发生在吉林前郭地区343次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平行于查干泡-道字井断裂北支。重新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更趋集中在断裂带附近,且深度多集中在6~14km范围内,表明研究区的孕震层主要集中在中上地壳,与该区的地下介质性质关联明显。以同样的方法修正了5.5级和5.8级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重定位后2次序列的优势方向、优势深度和破裂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剖面图初步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NNW向的查干泡-道字井断裂。  相似文献   
16.
挑选出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31日前郭地区发生的58次M1.0以上地震事件,基于Sato的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长岭台、松原台和乾安台的尾波Q值,获得了3个台尾波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c=33.65f^0.9782、Qc=33.00f^0.9104、Qc=33.46f^1.0299。初步认为研究区内的Q值在2~18Hz范围内与频率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区内的低Q值现象与该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形成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吉林地区平均波速比的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2001~2009年吉林省地震观测报告记录的地震事件,根据断裂构造特征和地震的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域分为四个地区,即西部、中部、东部、长白山火山区。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方法研究了吉林地区的波速比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发现吉林省西部、中部、东部及长白山火山地区的波速比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即西低、东高、长白山火山区最高,这对吉林地区的地震趋势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文中讨论了2006年吉林乾安-前郭M5.0级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变化特征,发现该震前出现波速比趋势下降的特征,这对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3年松原5.8级震群23个M_S≥3.0地震事件,通过地震波的振动持续时间、速度、周期、振幅等,进行震相识别,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层较厚,且震源相对较浅,面波较发育,波列的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地震震相主要以Pn、Sn、Pg、Sg、PmP、SmS为主:其中PmP、SmS震相在震中距70—110 km范围内较易识别;Pn、Sn震相在震中距150 km以上可较清晰的识别,随着震中距增大,Sn震相在震中距350 km以上将不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