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共振效应是导致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均质岩石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探讨了建模对边坡自振周期的影响,研究了坡高、坡角、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对边坡自振周期的影响,建立了边坡自振周期的估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边坡自振周期,与选取的计算范围和单元尺寸密切相关,并存在特征单元尺寸,即当单元最大边长小于等于特征单元尺寸时,计算得到的边坡自振周期趋于稳定,可视为准确值;边坡自振周期与坡高、坡角及泊松比成正相关关系,与弹性模量呈负相关关系;坡高和弹性模量对边坡自振周期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建立的估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直接用于计算均质岩石边坡的自振周期.  相似文献   
22.
基于悬臂抗滑桩治理堆积型滑坡的静、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传感器、应变片以及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静、动力条件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分析了被治理滑坡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静、动力条件下桩后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分布规律均不同;桩后静土压力大于地震动引起的动土压力,但桩身静弯矩远小于地震动引起的动弯矩;桩后动土压力和动弯矩随峰值地震动的增大而增大;地震作用时土压力和桩身弯矩最大值的作用点低于静力的;滑体加速度响应存在浅表放大效应和高程放大效应,坡肩附近的波型转化现象显著,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3.
土层结构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本文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不同场地模型在三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为了研究不同的土层结构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本文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拟合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反应谱的形式,分析对比了不同的覆盖层厚度、软弱土层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FAM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学习方法与规则,提出了用于地震震后序列3种震型的判断标准及现场预报规则,建立了基于FA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震现场预报手段与准则.  相似文献   
25.
CFD-DEM耦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岩土流固耦合问题分析,其模拟准确性与其中用于处理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拖曳力模型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拖曳力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建立了水中单颗粒沉降数值模型,模拟中考虑了3种典型拖曳力模型以及多种颗粒尺寸,将模拟得到的最终沉降速度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颗粒雷诺数(Rep)时3种拖曳力模型(Ergun、Wen和Yu模型,Di Felice模型,Hill和Koch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Ergun、Wen和Yu模型以及Di Felice模型的精度均随着Rep的增大而降低,而Hill和Koch模型的精度随着Rep的增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当Rep≤14以及Rep>72时,3种拖曳力模型的精度从高到低顺序为Ergun、Wen和Yu模型> Di Felice模型> Hill和Koch模型;而当14< Rep≤40时,Hill和Koch模型的精度最高,Di Felice模型的精度最低;当40<Rep≤72时,3种拖曳力模型的精度从高到低顺序为Ergun、Wen和Yu模型>Hill和Koch模型>Di Felice模型。  相似文献   
26.
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路堤边坡在地震时,因基础之下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会急剧发生地基承载力丧失、液化沉陷、侧向流动、液化喷砂、整体滑动等问题。应用NCEER液化评估方法(SPT)、Mononobe-Ok-abe方法、Koerner方法和Fellen ius方法,以抗液化安全系数、液化侧向流动安全系数、液化喷砂安全系数和抗滑安全系数为评价指标,系统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结果显示,文中方法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分析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27.
岩质滑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帅  薄景山  耿冬青  吴兆营 《岩土力学》2004,25(11):1786-1790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规范中推荐或者强制性规定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由于极限平衡法本身的局限性,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何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合理已成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岩质滑坡存在明显的软弱滑动带的特点,提出了有限元计算过程中不同滑动带的处理方法,结合工程中常用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给出了滑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芡草沱滑坡,并与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其计算方法可靠,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28.
29.
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众多,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的灵活性,分别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用适合于岩土类材料的德鲁克-普拉格本构模型,利用ANSYS特有的"杀死单元"命令模拟矿体被采出,再通过"激活单元"命令模拟采空区被填充.分别研究了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地形条件、采空区填充等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变形随之降低;随开采厚度的增加,地表变形增长较快;随着地形坡度的变化,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逐渐向地势较低方向移动;矿体开采后及时充填,对控制地表变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0.
国内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的统计关系公式(刘红帅等《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的关系分析》一文中,表2—5中的幂函数和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公式)作为全国性经验公式,已成为地区经验公式检验对比的重要参考,但缺乏较系统的可靠性评价。为此,选取国内典型地区(北京、鲁西、成都、天津、常州、武汉6个区域)的剪切波速与埋深的统计经验公式,检验全国性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经验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预测的剪切波速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符合定性认识,而一元二次模型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回弯反常现象,不应继续采用。全国性剪切波速经验公式在不同地区的预测精度差异显著,在大多数地区对于绝大数土类预测的相对误差总体在±20%以内,在少数地区对于大数土类预测的相对误差超过±20%,仅在近地面20 m内的相对误差较大,最大可达40%左右。建议优先选择适合当地的剪切波速经验公式;当缺乏本地公式,需选用全国性剪切波速幂函数型经验公式时,应先经过本地实测资料检验确认后方可使用;20 m范围的剪切波速最好以实测为准,这有助于降低全国性剪切波速经验公式带来的显著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