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控制系统与结构振动的相互作用(Control Structure Interaction,简称CSI)广泛存在于结构与主动控制系统之间,然而目前在直线电机驱动的塔系结构风振控制研究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CSI效应,使得理论控制效果与实际控制效果存在偏差。为了考察CSI效应对塔系结构风振控制的影响,首先以电磁驱动AMD系统"电-力-运动"相互关系模型为基础,建立考虑CSI效应的塔系结构直线电机驱动AMD风振控制系统模型;其次综合权衡计算效率和控制精度的关系,选取考虑低阶CSI效应模型以及最经典的LQR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对该塔系结构确定是否考虑CSI效应进行相应的控制分析。结果表明,CSI效应在塔系结构风振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定与实际工程结合更佳的直线电机驱动AMD系统风振控制方案中需要考虑CSI效应,为以后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频分策略的融合思想,提出了一种边缘特征增强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实验证明,融合后的影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还提高了空间分辨率,特别是边缘特征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遥感分类识别中应用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每年度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在自动解译分类的基础上辅以人工,快速获得每年度主要的农作物耕地图斑,完成本年度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各个环节的数据流动,提高解译准确率,数据的采集精度和时效性都要比以往的效果更好,可为有效落实耕地轮作休耕等政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本文以逊克县为试验区,针对当前农作物分类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总结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4.
土钉墙支护是1种经济、安全、可靠的基坑支护型式。采用非线性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土钉墙支护设计进行数值模拟。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该方法将土钉与岩土介质作为1个系统研究,对十钉支护的作用机理、变形、和土钉墙内的受力进行分析,计算开挖最终阶段的变形量。与工程实例的对比检验,证实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对土钉墙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SASW法在粉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面波法(SASW法)的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判别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瑞雷波法判别结果的对比,说明以剪切波速为土性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但由于资料太少,建议继续收集液化调查资料,以发展出一个有充分根据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排桩与内支撑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结构是近几年兴起并迅速发展的1种支护方式。如何通过有效控制其变形使基坑工程安全又经济,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青岛地区某实际深基坑为研究对象,运用理正深基坑三维协同计算对基坑开挖、支护进行了整体计算。对内支撑的平面布置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平桁架式、大直径环撑辐射式、多跨压杆式不同的支撑样式对基坑的整体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参考值。对本工程内支撑的支撑间距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支撑间距值。另外,依据有关规定制定了监测方案,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整理,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对分析,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模拟波浪作用下底床渗流的试验装置,制备了不同饱和度的粉土底床。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了饱和粉质底床和非饱和粉质底床对循环荷载的响应。室内试验表明,气体的出现降低了底床的饱和度,影响了底床的稳定性,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底床更容易发生渗流,出现泥火山等现象。同时,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孔压没有明显累积,因此,本文中引起渗流发生的作用为瞬态孔压,而非残余孔压。  相似文献   
18.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薛新华  张我华  刘红军 《岩土力学》2008,29(8):2236-2240
针对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在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基本学习算法的基础上,从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性能出发,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基本学习算法加以改进,据此建立了评价边坡稳定状态的SOFM神经网络模型。然后用收集到的边坡稳定工程实例作为样本,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并与BP神经网络判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SOFM神经网络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季冻区土质路堑边坡浅层含水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炜  刘红军  杨林  郭颖  孙玉英 《岩土力学》2008,29(Z1):335-340
采用现场实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季节性气温变化、边坡深度、坡面植物种类和坡面朝向等因素对边坡土体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证明:边坡土体冻结过程中,水分向冻结区迁移;随着冻结深度增加,含水率的变化也会向深处发展;坡面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有更明显的吸水作用;边坡含水率和土体温度的变化影响土体的强度,边坡土体温度在0℃以上时,土体强度主要受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当土体温度在0℃以下时,强度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三轴试验证明:边坡土体的黏聚力首先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含水率达到15 %以后,边坡土体的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边坡土体的内摩擦角基本上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堑边坡冻融失稳的预警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观测波浪作用下土体产生的振荡现象,分析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波浪作用后土体强度变化特征,研究了波浪荷载作用下黄河口粉土粒径粗化和“铁板砂”的形成过程。试验及讨论结果表明:在波浪作用下上层粉土体大部分时间处于液化状态;由液化土形成的振荡土层与下部土层之间形成“W”型的滑动面,振荡土层的厚度随着波浪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小;细粒物质从振荡土层中的骨架中脱离进入水体中,并在土体表层形成一层以黏粒为主的絮凝状沉积物,其厚度随波浪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土体停止振荡前达到最大值;土体液化是“铁板砂”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波浪引起的液化土体振荡则使“铁板砂”的形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