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44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成图技术,并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62.
端木合顺  赵左 《陕西地质》2000,18(1):95-100
应用X衍射、化学分析结果和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富钾粗面岩在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发生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其变化机理。富钾粗面岩中钾长石向白榴石的转化率在1100℃以前主要受焙烧温度控制,在1100℃以后则受其后的降温速度控制。钾在不同温度焙烧样料中的活性与其中肥料矿物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3.
陕西马鞍桥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桥金矿是南秦岭泥盆系铅锌金(银汞锑)多金属成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上部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层位稳定。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沿盆纪基底的地层和岩石,成矿溶液主要为盆地同生水与变质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韧性剪切变质变形、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和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富集的多期成矿过程。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属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地下  相似文献   
764.
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近38年青海省主要河流径流量及其流域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陆河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外流河多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青海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尤为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青海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765.
李东  刘瑞钾 《探矿工程》1999,(1):32-33,41
简要介绍了高压喷射灌浆新技术的原理,重点论述了水泥粘土浆在地下的固结与硬化机理,并以工程实践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766.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描述Fe、Mn在水库中的氧化还原变化、吸附、解吸、沉降及再悬浮,考虑水流运动对Fe、Mn迁移变化的影响,研制了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式及三维Fe、Mn迁移变化模式,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水库三维Fe、Mn迁移分布模拟模型。该模型在阿哈水库实际运用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水流运动整体流速较小,Fe、Mn在水库中平行迁移运动缓慢。进入水库的Fe、Mn负荷大量沉入库底,在水体缺氧条件下,底质中Fe、Mn重新释放,形成明显的Fe、Mn分布垂直梯度,造成水库下层Fe、Mn大大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67.
秦岭凤太矿田金属成矿系列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 二里河铅锌矿为例, 重点论述了凤太矿田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 并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成矿系列,即热水沉积型Pb、Zn (Cu) 成矿系列和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加型金成矿系列。这两个成矿系列在成矿地质环境、含 (赋) 矿层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68.
目的:分析、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毒株胸部CT表现及其演变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75例原始株、130例德尔塔(Delta)变异株和562例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病例的胸部CT图像,分析、对比不同毒株CT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Omicron组中的轻型患者比例(499例,88.79%)明显多于原始株组(9例,12.00%)和Delta组(47例,36.15%)。相对于原始株组,Delta组轻型患者发生率较高(47例,36.15%vs.9例,12.00%),重症发生率较低(14例,16.87%vs.19例,28.79%)。96.97%(64例)原始株组病例,93.98%(78例)Delta组病例,98.41%(62例)Omicron组病例初次CT表现以磨玻璃影为主,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磨玻璃影形态和分布方面,19.05%(12例)Omicron组病例表现为腺泡结节磨玻璃影,明显多于原始株组(3.03%,2例)及Delta组(3.61%,3例),3组病例病灶主要沿胸膜下分布,但Omicron组较原始株组及Delta组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比例...  相似文献   
769.
以组织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的添加对汞(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积累、矿质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MDA)、维生素C(VC)、维生素E(VE)、谷胱甘肽(GSH)以及多胺(PAs)代谢产生的影响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大量积累,达165.79μg/g(FW),并伴随矿质元素P、K、Fe、Mg和Na含量的明显降低.外源Ca(NO3)2的添加很大程度上可抑制菹草体内Hg积累,使其降至110.15μg/g(FW),并减轻Hg胁迫所造成的元素失衡;(2)Hg胁迫使菹草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大幅降低,并诱导积累大量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MDA,同时VC、VE和GSH含量显著提升.外源Ca(NO3)2的添加则减缓了菹草体内光合色素的分解,降低活性氧水平,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更使VC、VE及GSH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正常水平;(3)Hg胁迫下,伴随着多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显著提升以及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降低,导致菹草体内腐胺(Put)、精胺(Spm)含量明显降低,亚精胺(Spd)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轻微增加.而外源Ca(NO3)2添加后,菹草通过调节体内PAs代谢酶活性,改变了Hg胁迫下PAs含量变化,主要表现为Put、Spm含量回升显著,游离态(Spd+Spm)/Put比值进一步升高.综上所述,外源Ca的添加可抑制Hg的吸收并参与调节多胺代谢,通过内源多胺含量的改变抑制了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物质的分解,增强菹草无菌苗对重金属Hg的耐受力,对减轻植物Hg胁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0.
本文以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2 mmol/L外源鸟氨酸(L-Orn)对40μmol/L镉(Cd)胁迫下菹草体内Cd含量、光合色素水平、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脯氨酸和多胺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单一Cd胁迫下,菹草体内的Cd大量积累,达到335.00μg/g,并诱导了明显的氧化胁迫,具体表现为O·-2产生速率以及H2O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以及光合色素含量明显下降.外源L-Orn的添加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菹草体内Cd的积累,Cd含量降至232.50μg/g,并降低了活性氧(ROS)水平,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减缓了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分解.(2)在单一Cd胁迫下,伴随着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的增加和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的下降,菹草体内的脯氨酸含量轻微增加,仅为对照组的1.91倍,而外源L-Orn显著增强了P5CS和δ-鸟氨酸转氨酶(OAT)的活性,使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升高,为对照组的8.36倍.(3)单一Cd胁迫分别通过激活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和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使腐胺(Put)的含量增加,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减少.而施用外源L-Orn后,ADC和ODC的活性进一步增强,Put的含量大幅增加,并促进Put向Spd和Spm的转化,同时PAO的活性下降,使Spd和Spm含量增加,从而使总多胺含量增加.由此可见,外施L-Orn可通过抑制Cd的进入和参与调节脯氨酸以及多胺代谢,抑制ROS的积累、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以及蛋白质的分解,一定程度上增强菹草对Cd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