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51.
疆锋铁矿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南部,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面积的元古宇大勐龙群下段地层以及勐海花岗岩体。通过对矿区进行工程勘查,疆锋矿床为一大型铁矿床。矿床分为疆锋矿段和红哨矿段。通过钻探施工,野外编录,样品分析,资料整理,并对比相邻矿山以及同类型相近时代地层矿山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理论,发现疆锋矿段的原生铁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勐龙群下段第二层(Ptdm1-2)、第三层(Ptdm1-3)变质岩系透辉石矽卡岩地段。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似层状产出,岩矿鉴定结果显示矿床与火山沉积以及热液接触关系密切。笔者认为疆锋矿段是由早元古代的铁矿源层,在复杂的区域变质作用和酸性火成岩的热液交代作用下逐渐将铁质析出,并在有利地形位置富集成矿,最终形成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矽卡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52.
介绍了湖北省政务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示。系统以"数字湖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数据库为基础,对湖北省情进行了综合性展示。  相似文献   
253.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黏土岩处置库围岩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处置库的可能围岩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比,认为花岗岩、黏土岩、岩盐比较适合作为处置库围岩,而黏土岩由于具有自封闭性、渗透率低等其他岩石类型不可比拟的优点,因而将黏土岩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围岩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文章同时介绍了瑞士、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在黏土岩中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均认为在黏土岩中处置高放废物和乏燃料是安全的。文章还对黏土岩处置库概念设计、黏土岩处置库围岩地下实验室研究,以及我国开展黏土岩处置库研究的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4.
以东南极罗斯岛地区的3个湖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仪获得了沉积物样品的光谱曲线,讨论了东南极罗斯岛湖泊沉积物的光谱特征。在沉积物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样品分成建模集和验证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与化学元素指标的对应关系矩阵,通过验证集预测值和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参数比较,发现研究的20种元素含量均能和光谱曲线建立有效的计算关系,其中,N、C、H、Mn、Ba、P、Al、Fe、K、Se、As和Hg等元素能够达到相当精确的预测水平(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0.90)。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分析东南极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5.
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古生代正长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龙首山芨岭正长岩产于芨岭复式岩体中,产有我国少见的交代岩型铀矿床。为揭示正长岩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本文对正长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部分斜长石和石英呈椭圆或圆形以包裹体的形式出现在钾长石中、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熔蚀现象都暗示芨岭正长岩可能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形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芨岭正长岩形成于427.2±3.6 Ma,与北祁连地区同碰撞花岗岩成岩年龄吻合。芨岭正长岩Si O_2含量中等,全碱含量为8.49%~11.74%,K_2O/Na_2O值为1.07~1.20,属于钾玄岩系列;芨岭正长岩相对富集Rb、Ba、Th、U和Pb,亏损Nb、Ta、P和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且相对富集轻稀土,中等Eu亏损;[n(~(87)Sr)/n(~(86)Sr)]_i值为0.70798~0.70799,ε_(Nd)(t)值变化于-3.57~-3.35,与区域I型花岗岩类似。综合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芨岭正长岩是由壳—幔岩浆混合而成。芨岭正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古祁连洋闭合之后,祁连—柴达木板块和阿拉善板块的碰撞有关。由于古祁连洋在奥陶纪晚期(445 Ma)封闭,祁连—柴达木板块与阿拉善板块碰撞,并俯冲到阿拉善板块之下,碰撞引发龙首山断裂右旋走滑形成的局部伸展环境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加热大陆地壳物质形成长英质岩浆,该长英质岩浆与地幔岩浆混合形成芨岭正长岩。  相似文献   
256.
对桂北苗儿山地区不产铀的香草坪岩体和产铀的豆乍山岩体中的绿泥石进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2个岩体中绿泥石的种类及形成环境,探讨制约铀成矿的因素。矿物学特征显示:香草坪岩体和豆乍山岩体中的绿泥石主要由黑云母蚀变而来,豆乍山花岗岩比香草坪花岗岩蚀变强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相对于香草坪岩体,豆乍山岩体更富集Al3+和Fe2+等离子。香草坪岩体绿泥石为铁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豆乍山岩体绿泥石为鳞绿泥石和铁绿泥石。相对于香草坪花岗岩,豆乍山花岗岩绿泥石蚀变较强、绿泥石Fe2+含量较高,说明豆乍山岩体比香草坪岩体具有更强的还原能力,从而更利于铀成矿,这可能是豆乍山岩体产铀矿而香草坪岩体不产铀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7.
粤北302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粤北302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中的方解石、石英、萤石等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方解石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矿前期至矿后期,成矿流体的演化具有盐度和均一温度不断降低的趋势;矿前期存在两次中高温度和中高盐度的流体作用。不同期次的方解石碳同位素1δ3CPDB值为-6.14‰~-9.71‰,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于深部的岩浆——地幔源。  相似文献   
258.
川东沙罐坪石炭系气藏测井储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炭系碳酸盐岩气藏是川东地区沙罐坪气田的主力气藏,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裂缝~孔隙型气藏。在气藏精细描述研究工作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给使用常规方法进行储层评价带来了较大困难。这里使用神经网络建立岩芯刻度的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模型,预测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与岩芯物性分析值基本吻合。根据现场提供的储层分类标准,并结合本地区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各类储层电性测井响应交会图版,首次归纳出各类储层的电性响应特征范围,综合运用神经网络参数解释模型、交会图版和电性响应特征标准表,对工区内各井进行处理识别,评价识别结果与产能测试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为进一步的产能评价、气藏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9.
针对HJ-1卫星提出道路信息的提取方法。将道路根据特征不同分为网状特征和线性特征,提出利用边缘检测+边缘点跟踪与修剪法和SVM分类+过滤细化法进行信息提取,并提出一种提取桥梁信息的方法。试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针对HJ-1卫星提取相关的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260.
利用华东及周边地区113个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量资料计算了该地区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华东地区降水量、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北部的降水量集中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降水量集中期超前于北部地区1个半月左右,体现了华东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上显著的地区差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华东地区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降水量集中度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降水量集中期有普遍推后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江西和河南南部。华东地区的降水量与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在降水量偏多的年份里,通常降水量集中度越强其降水量集中期偏迟。从年际变化看华东地区降水量时空的不均匀分布,导致降水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是近年来旱涝灾害增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