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岩带之间的重要构造单元,目前对其是否存在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记录及构造属性判别尚不明确.通过野外观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年代学分析,在仲巴地体中段的公珠错一带识别出一套侵入到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78 Ma,表明岩石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该套花岗岩具有高Si、富Al和总碱含量较高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1.13~1.2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Ba、Sr、Nb、Ti等,属于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这是首次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体内部识别出代表早奥陶世构造-热事件的地质记录,该套花岗岩形成过程与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结束后的上地壳熔融相关,证明仲巴地体在早古生代应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2.
石英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矿物,是金矿中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在金矿的各个成矿阶段均有出现。目前对胶东各类型金银矿中石英的化学成分标型研究还较薄弱。该文对胶东各类型金银矿中成矿期石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各金银矿中石英中K/Na,Al,Na-K-Al和(Na+K)-Al参数均有显著区别,可用于区分胶东各类型金银矿,以上区别和各金银矿不同的成矿环境密切相关。以上结论对胶东各金银矿的成因和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大规模3维地形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构建大规模3维地形模型的关键技术,包括地形分块技术、地形层次细节构建、可见性剔除和基于视点的渲染技术.为了提高绘制的帧率,实现大规模3维地形漫游系统显示的平滑和连续,本文采用了基于四叉树结构的地形的连续多分辨率渲染;在考虑视点和地形粗糙度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合理的节点评价系统;提出了限定四叉树的三角网剖分方法,有效消除了不同分辨率节点间的裂缝.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地形真实感的前提下,这些技术实现3维地形显示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形质量和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7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大气边界层O3廓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揭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大气边界层O3的浓度变化特征,利用系留气艇于2008年1月18—25日在塔中地区进行了大气边界层O3观测试验,结合相关资料,初步分析了塔中地区冬季边界层O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其结果是:①塔中地区臭氧浓度集中分布在10~50 ppb之间,其中试验期间观测到O3最大浓度值56.1 ppb,最小浓度为2.6 ppb,臭氧的最大浓度基本都在40 ppb左右,日平均浓度为34.4 ppb。②大气边界层O3的浓度廓线可分为峰值型、均匀型、增长型3种,其中均匀型所占比重最大。③大气边界层O3浓度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逆温及空气中水汽的增加会导致臭氧浓度降低。④大气边界层O3有明显的日变化,越贴近地面日变化越明显,其变化特征与太阳辐射有着密切关系。臭氧浓度夜晚较低,日出后开始增加,午后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随着日落,臭氧浓度开始减小,在清晨达到最小值;臭氧浓度日最大值出现在17:00,最小值出现在08:00。  相似文献   
75.
近20年来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湿地退化加剧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湿地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5年中,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减少了658 042 hm2,减少了38.81%.平均每年减少43 869 hm2,年均减少速率2.59%.其中地表水体减少127 429 hm2,减少了22.81%;沼泽减少530 612 hm2,减少了46.67%.降水减少,蒸发加大,水资源开发过大以及过度放牧、围垦湿地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地区高精度的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水分数据对亚洲季风和全球大气循环研究有着极大的影响,但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地面站点稀少,已严重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本文基于双通道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和AMSR-E卫星数据反演青藏高原地区2003—2010年表层土壤水分,并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及多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地面站点土壤水分比较,新算法反演的土壤水分产品精度在地面站点区域,优于AMSR-E官方产品.通过对青藏高原年平均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和月平均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与青藏高原降雨分布和水汽输送路径一致.基于此产品对青藏地区的多年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同一时期青藏高原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的变化趋势比较,发现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7.
刘强  胡核  李卓群 《西部资源》2013,(3):145-146,154
通过对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发现勘探区内玄武岩与围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电性差异,而运用三维地震方法无法准确地确定其底板埋深情况。基于此种原因,我们选择了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在目标区域上进行了探测。通过对瞬变电磁数据的分析整理及成图,结合地质及三维地震资料,基本确定了玄武岩底板的埋藏深度、喷发通道及底板界面的展布情况,为煤田工作区下一步工作的布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8.
田辉  刘强  赵海卿  张梅桂 《地下水》2012,34(6):44-45,110
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于1988年枯水期,面积2.78km2,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漏斗面积不断扩大,至2000年面积达102.5 km2,达到最大;随着采取相关措施,漏斗面积逐缩小,并趋于稳定。面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9.
长沙市景观破碎化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0年长沙市1:10万土地利用图,利用ERDAS软件对1989年、2006年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以城镇建设空间重心为中心,分别选取东西、南北景观样带(40 km×8 km)和8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缓冲区,用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  相似文献   
80.
甘肃古浪长岭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探槽开挖,并结合b值计算结果,对位于甘肃省中部古浪县的长岭山北麓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活动性分段及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长岭山北麓断裂主要由四条断层组成,总体呈反“S”形展布;断层最新活动在西段f1表现为倾向南的左旋正断性质,在西段f2和中段f3表现为向北倾的左旋正断性质,东段f4又转变为倾向南的左旋正断活动性质,断裂西端以秦家大山南北向隆起及第三系褶皱与古浪断裂隔断,东端以白墩子左旋拉张盆地与罐罐岭断裂左阶排列,阶距3.5 km;断裂带全新世早中期以来有过地震活动,最后一次活动离逝时间较长,现代应力积累较快,为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