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在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之际,本刊邀请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现任主任和秘书长就委员会的成立、发展、壮大,到在国际第四纪学术舞台发挥重大影响的进程,撰写了"半个世纪的辉煌",以使读者对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历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72.
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格局与绿洲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它经过长期海陆变迁和盆山耦合作用形成。从元古代到晚二叠纪,一直处于海洋环境,几经海侵海退,有大量海相沉积。从二叠纪末开始,全区抬升,海水退出,盆地进入陆地发展阶段,以湖相和河流相沉积为主,仅在西部边缘有泻湖相沉积;至渐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碰撞拼合,盆地彻底与古特提斯海分离,形成统一的内陆盆地。盆地的气候环境从晚白垩世就已向干热发展,形成了广泛的红色沉积和膏盐;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及其他山地快速隆升,对盆地的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盆地腹地出现荒漠化,风成沙堆积面积扩大;第四纪时,干旱化气候进一步加剧,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渐形成;一些天然绿洲在盆地周围和河流流域相伴而生,从而奠定了今天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格局。古时绿洲大部分是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和集结地,在距今约2000年前的汉朝还比较繁荣,后来变成了废墟和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向南推进约100~150km,而注入盆地(沙漠)的河流向上游收缩几百公里。  相似文献   
73.
在世纪之交之际,2000年年底,我国第四纪科学界的一批老中青科学家汇聚上海,研讨21世纪中国第四纪科学的发展战略。本期刊登的刘东生、张宗祜、汪品先、袁道先、吴新智五位院士的文章,就是他们在会议上发言的文字表述,经过会后的再加工,旁征博引,讲古论今,内容更加充实,重点更加突出。每篇文章都代表着当前第四纪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其他几篇文章,包括南方的红土、北方的泥河湾,展示了中国第四纪典型地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21世纪中国的自然灾害”一文让人触目惊心,从中会使读者感到自己所肩负的艰…  相似文献   
74.
根据1987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大会的决议,第十三届INQUA大会将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址将设在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中的“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相似文献   
75.
本文在k—Ar法绝对年龄分析,湖相沉积~14C年龄分析和孢粉组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阿什库勒盆地现代火山活动及盆地中几个湖泊的形成、演化,发展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黄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乌鲁木齐河流域的黄土,对部分黄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矿物鉴定,利用14C和热释光方法做了年龄测定,指出这个地区的黄土大部分是在晚更新世中晚期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与马兰黄土相当,有一些后来受流水改造成为次生黄土。分布在河源末次冰期冰碛上的黄土主要形成于全新世,属于天山“托木尔型”黄土。  相似文献   
77.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分布情况表明,楼兰先民的生产生活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楼兰古城的东、南、西部区域,而大型的祭祀、宗教等活动主要集中在楼兰北部区域。斗检封所在位置应该是在楼兰通往外部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上,"张千人丞印"附近可能是某一级官府所在地且周围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对于认识楼兰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位置以及楼兰古城周边生业环境状况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8.
对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芯中物质成分的研究,发现冰芯中有九层火山灰沉积。它们由玻屑(橙玄玻璃)、岩屑(黑色)和晶屑(长石、辉石、橄榄石和微量的钛铁氧化物)组成。长石为钠钙系列的中长石到拉长石。橄榄石为镁质的贵橄榄石。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火山灰为玄武质成分,其SiO2含量在50wt%左右,Na2O大于K2O,并具有轻稀土元素轻微的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正异常的特征。这些火山灰的存在,证实了近百年来南极地区的企鹅岛和欺骗岛的火山喷发活动。  相似文献   
79.
中国大陆火山活动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中、新生代典型中酸性火山活动的气候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新生代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和中生代辽西火山活动对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天池火山气体含量呈现两个相同趋势的旋回式变化,从早到晚,卤化物和H2O呈降低趋势,而硫化物气体呈增加趋势。火山旋回早期富含HF气体导致动物窒息、甚至大批集群死亡;晚期喷出的大量硫化物气体可以形成大规模酸雨和剧毒火山灰云幕,对周围的动植物生长有严重影响。辽西火山气体可分为三种组合,形成酸雨,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加速臭氧浓度降低,甚至破坏臭氧层,从而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0.
大陆火山的复杂性是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悬而未解决的地质问题。长白山火山位于亚洲板块东部的活动边缘,受到西太平洋俯冲的影响,新生代构造和火山活动活跃,为探讨大陆火山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特点提供了极佳的天然实验室。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是长白山地区两个重要的新生代火山区,其火山岩分布具有空间相邻、火山活动时代相似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指出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不均一性,包括微量元素不均一性和 Sr、Nd、Pb 同位素不均一性,来自于不同的地幔源区,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火山岩分布相邻,覆盖范围东西最大不过100多公里,因此这是典型的小尺度地幔地球化学不均一的特点。Sr、Nd 同位素特征显示龙岗火山来自于原始地幔,而天池火山来自于原始地幔和富集地幔混合源区。不相容元素 Nb、Ta 显示,天池火山 Ta 元素含量很低(主要落在0.17~2.15 ppm 的范围),具有明显的负 Ta 异常和明显的 Nb/Ta 分异(Nb/Ta=10~50,个别达到100以上),可能是板片部分熔融产物与金红石等副矿物反应的结果,暗示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的影响;而龙岗火山没有明显 Nb、Ta 亏损或者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