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刘凤山  王登红 《地质通报》2000,19(4):434-439
根据 2 0世纪 90年代铂族金属矿床勘查的新发现 ,提出铂族金属矿床成因分类 ,探讨中国铂族金属找矿方向 ,提出“以绿找铂”、“以黄找铂”和“以黑找铂”的找矿原则 ,即在蛇绿混杂岩或基性—超基性岩分布区寻找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型、岩浆热液型铂族金属矿以及与之有关的砂铂矿床 ,在金矿田中寻找伴生铂族金属矿床 ,在黑色页岩分布区寻找黑色页岩型铂族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16日)尊敬的寿嘉华主任,各位领导和专家:我很高兴参加今天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地调局向一直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问候和感谢!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之年,也是12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专项结束后,新的国家专项地质矿产调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对人类的出现、演化、生存和发展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缘部署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与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川滇地块旋扭变形的古地磁学研究、西秦岭地区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滇西盆谷区的新构造幕划分、腾冲火山活动特征及其新构造背景调查等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和探索活动构造体系控震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该区的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国土规划利用的科学决策和城镇化发展等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陆—气界面的地表水热交换,农田管理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之一。华北平原玉米的播种期和有效积温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改变了叶面积指数(LAI)、地表反照率(α)、净辐射(Rn)、潜热(LH)和冠层温度(Tc)等,成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论文利用SiBcrop模型模拟3种玉米情景(春玉米、夏玉米、潜在玉米)下的LAI、αRn、LH和T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春玉米具有早播种、早收获、早LAI峰值的特征;夏玉米具有晚播种、晚收获、晚LAI峰值的特征;潜在玉米具有早播种、晚收获、高LAI的特征。模拟情景之间LAI差异为±2.5 m2·m-2;Tc差异为±0.5 ℃。地表反照率(α)和地表能量分配是决定情景之间Tc差异的决定因素,播种期推迟,以α升高的降温效应为主;有效积温增加,以LH分配增多的降温效应为主。春玉米具有最高的冠层温度,夏玉米和潜在玉米的冠层温度较低且差异很小。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农田土地管理变化适应和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地雷达不仅能够探测金属目标体,而且能够探测非金属目标体,而成为UX0和地雷探测的一种重要的浅部地球物理方法。但是在地雷和UX0探测中,目标体埋藏深度浅,在探地雷达数据信噪比较低情况下,地表和土壤层的反射严重干扰对目标体的拾取。本文采用自适用Chirplet变换来消除地表层和土壤层变化的干扰,并在Radon—Wigner分布的基础上,采用自适用Chirplet变换来拾取目标体的信号。通过对实际探测实验数据应用证明,本方法处理结果比传统的偏移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能清晰地提取目标体信号。  相似文献   
16.
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凤山  胡道功 《地质通报》2009,28(10):1405-1410
欧美国家地质填图历史悠久,地质填图一直被各国地调机构视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其发展规律、理念、管理与战略几个方面探讨了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主要特点,认为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核心理念200年来没有改变,其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春暖花开、气候宜人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西南高原明珠贵阳市,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太行山-燕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生成动力学机制及其与陆内造山作用的成生关系。从总结花岗岩浆活动一般规律入手,论述了岩浆源区源岩性质、物理化学条件、深部过程等对花岗岩浆生成的制约,提出并论证了一个新的比较合理的板内岩浆活动成因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新结论:本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是克拉通活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SiB2 模型对中国东北地区农田、草地和森林3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展开研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物地球物理参数(反照率和粗糙度)、能量平衡(净辐射、潜热和显热)和气候(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模拟的地表能量平衡与实测数据的年变化动态相似(R2>0.42),差值保持在±30 W/m2,温度在±4 ℃。②利用相同气象数据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气候的影响,发现森林吸收的净辐射最高且主要用于潜热分配,农田的净辐射最低且主要用于显热分配,草地净辐射和能量分配居中。③生态系统获得的净辐射主要受反照率的影响,净辐射分配受叶面积指数的调节。④冠层温度(℃)受反照率和净辐射在潜热和显热间分配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年平均值为森林(7.7)>农田(7.64)>草地(6.67)。⑤降水对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是森林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降水增加土壤水分,净辐射更多分配到潜热,较少分配到显热,降低冠层温度。  相似文献   
20.
刘凤山  庄育勋 《地质通报》2001,20(3):225-228
1999—2000年度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工作重点部署在青藏高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围绕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中比例尺区调空白区、重大地质问题分布区、重要经济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安排近120个项目。1999年和2000年新立区调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完成野外踏勘和年度填图任务,“九五”续作区调项目到2000年全部结束。1999—2000年度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为(1)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新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迹、蛇绿混杂岩带和榴辉岩带及储量可达大中型铜、锑、金矿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