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型Cu-Ni-PGE矿化岩体广泛分布,构成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矿系列。本文剖析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该类矿床的分布及部分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特征,揭示了成矿岩体统一的地幔柱成因,阐述了Cu-Ni-PGE成矿作用与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活动体系的关系,探讨了由于岩浆演化过程及硫化物熔离富集过程的差异所导致的矿化类型变异。指出Cu-Ni-PGE矿床成矿岩体原始岩浆为地幔柱高程度熔融的高镁玄武岩浆,成矿岩体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同源,矿化岩体主要产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模型的内带低钛玄武岩分布区;金宝山、朱布、力马河、杨柳坪矿床分别代表峨眉山地幔柱Cu-Ni-PGE成矿作用不同成矿机制的端员类型。  相似文献   
62.
柳珊瑚酸是从南海柳珊瑚中分离的一种新结构化合物。依剂量地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速度,并兴奋离体兔十二指肠,春ED50-7.1μmol.L^-1,此作用可被阿托品完全拮抗,被吲哚美辛部分拮抗,但不被苯海拉明阻断,表明Sub的作用主要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3.
郯庐断裂带早新生代的活动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对郯庐断裂的认识制约了大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的认识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郯庐断裂带与地层的穿切关系入手,借助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以及第一手野外资料,判定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早期经历了强烈的活动,表现为左旋兼具逆冲的性质。通过分析覆盖在郯庐断裂带之上火山岩中的断裂发育样式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地层覆盖关系,认为中新世以来,相当于渤海湾盆地的东营运动之后,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变化,郯庐断裂带不再有显著的活动,发育了新的断裂体系。郯庐断裂新生代兼有垂向位移的走滑活动奠定了中国东部古近纪盆地形成、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4.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古潜山断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由于其处于多个潜山的结合带,有些部位研究力度不够。利用大量最新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绘制出该区古生界及中生界沉积残留厚度图,分析了12条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这12条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古潜山的构造格局,并对潜山储集性能起着良好的改造作用,使储层沿断裂呈带状分布。桩海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印支-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山期3个阶段,并于喜山期定型。通过分析认为桩海地区断层多为变换断层,NE向断裂下降盘的古潜山没有油气,而上升盘一侧的构造高点有较好的油气藏,内幕构造圈闭和岩性油气藏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5.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生产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宇  王伯铎  蒋立荣 《地下水》2010,32(2):58-60
太阳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最常见。就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环节进行分析,得出其生产污水的特征,随之对其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讨论,通过类比法得出,可使之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6.
缅甸M区块地震构造样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缅甸M区块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目的层的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及构造样式的确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通过对缅甸M区块应力场的分析及研究,结合剖面表层结构特征和地震资料反射特征,特别是在借鉴中国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褶皱带的构造样式基础上,在地震资料品质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缅甸M区块的构造样式分析与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67.
渤海湾盆地沉积层中X型共轭断裂的发育特征与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型共轭断裂作为一种张性或张扭性应力环境中的常见构造样式,在渤海湾歧口凹陷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本文结合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东部的歧东断裂带为例,详细描述了X型共轭断裂的剖面特征,对整个共轭体系的空间样式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得出结论,歧东断裂是明化镇组沉积以来的晚期断裂(8 Ma),不控制地层沉积。42 Ma以来渤海湾盆地一直处于近东西向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之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南北向拉张的断裂,平面上表现为走向近东西向的张扭性断裂兼具一定的走滑分量。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沉积地层由于成岩压实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层在不同深度固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表现为地层传递应力的能力从基底到盖层逐渐减弱,大致地划分为刚性基底,半固结地层和松散未固结盖层。松散的盖层由于传递应力能力较弱,如果没有基底的带动,难以主动地发生破裂;而盆地刚性基底在当时的区域应力场之下,东西走向的张扭性断层并不是其优选的破裂方式,也就是说,像歧东断裂这样的X型正断裂也很难切穿基底地层。这使得X型断裂常常出现在盆地中部半固结的沉积物内。从这个意义上讲,X型断裂发育的半固结地层和刚性基底两者的内部应力场是不一样的,尽管大区域的东西向挤压应力是统一的。X型共轭断裂特殊的空间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的确定对寻找油气圈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X型断裂系是张扭性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形成,体系具有相对较好的开放性,油气容易从下部油源运移到浅部形成圈闭,这是X型断裂相关油气勘探的大方向。但是X型断裂在相交区域变形的一些特点,又使得这些相关油气圈闭的勘探具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68.
逆序断裂的发育特征与地震反射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具有盆地基底和未固结盖层的双层结构的盆地里,由于松散盖层对基底断裂应变的吸收,晚期发育的基底断裂在进入盖层后,应变会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形成下部错动大、上部错动小的特点,本文把这样的后期断裂称之为逆序断裂。当基底断裂为走滑断裂时,逆序断裂具有双层空间构造样式,即在盆地基底发育主干走滑断裂、而在盖层优先发育另外走向的次级雁行断裂。逆序断裂在渤海湾盆地普遍发育,本文以歧口凹陷的张北断裂带和白水头断裂带为例(这两处断裂带都在下构造层发育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而在上构造层发育近东西向盖层次级正断裂),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沿层属性和垂直剖面,阐述了逆序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对地震反射剖面的识别。由于之前晚期的逆序断裂一般被当作早期同沉积生长断裂对待,本文希望能帮助重新认识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断裂期次和构造发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9.
粒度分组:提取古环境变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京老虎山黄土-古土壤剖面全样和三个粒级组分(《2 μm、2~45μm和》45 μm)的Rb/Sr比值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Rb/Sr比值是衡量黄土和古土壤化学风化强度的良好地球化学指标;粒度分组是利用Rb/Sr比值研究古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法.通过粒度分组,可以排除不同粒度组分之间由于Rb/Sr初始比值不同造成的互相干扰.《2 μm粒级的(Rb/Sr)-Sr反相关图的R2值最大(达0.97),说明该粒级指示化学风化作用的灵敏度最高,研究Rb/Sr比值这一地球化学指标最理想.  相似文献   
70.
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基底构造单元的重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系统收集并重新处理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的重磁资料,利用处理结果,结合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研究的进展,重新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划分为2个一级重磁异常单元和7个二级重磁异常单元;重点描述了7条分划性断裂的重磁特征,特别指出中国东部重力梯度带正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的集中表现,而郯庐断裂带和兰考~聊城~盐山~台安-大洼断裂带是燕山期陆内不同刚性块体调整的重要边界,所以也是重磁特征的变异带.据此,对华北克拉通断裂与构造单元的重磁异常特征赋予了新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现今的地球物理特征能够反映结晶基底构造,其原因是华北克拉通现今构造格局是中新生代构造继承结晶基底构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